中國近年經濟走下坡,加上軍事動作頻頻使關係緊張。法媒透露,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已急劇下降至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且根據陸委會2023 年的數據,台商核准赴中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11.4%,與2010 年的83.8%相比,剩不到八分之一。

根據《費加洛報》報導,2000 年代受中國低廉勞動力成本等誘因吸引,中國成為台商投資的天堂,台灣的技術和資本幫助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那些標有「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台灣在中國投資所生產的商品。

但自2018年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之後,美國對2千多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0%的關稅,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導致台灣對中投資開始放緩。

而在新冠疫情結束後,中國與西方關係持續緊張,特別是中國電動汽車在世界市場的蓬勃發展,令美國和歐洲擔憂。在美國的影響下,台商加速從中國撤資,轉而向東南亞,而美國也積極與盟國建立更為健全的供應鏈,以免中國成為自己的威脅。

根據陸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3年期間,台商對中國投資的金額及比重逐漸下降,去年2023年甚至創下歷史新低。2023年核准赴中投資328件,30.4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減少39.8%,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11.4%,2010年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達83.8%。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也指出,40多年前,重新開放的中國吸引許多境外投資者,地理位置最近的台商優先入駐,再來是日本人、美國人和歐洲人等。如今,來自台灣的製造商、餐飲業主和其他企業主再次引領潮流,大舉撤出中國,全球企業也紛紛離開中國。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研究顯示,在去年年底接受調查的610家台商中,超過57%的台商正在或考慮撤離中國,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的企業。而在中經營的美企中,只有不到4分之1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遷出中國,這樣做的歐洲和日本企業佔比也只有約10%。同時,台灣企業越來越有興趣將部分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南亞和中亞,主要是印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