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昨26日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會議,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在會中簡報指出,未來預計培訓40萬可恃民力,遭外界質疑人力從何而來?對此,內政部劉世芳今(27)日指出,統計包含警消、義警消、民間團體都涵蓋在內。

立法院今日召開院會,行政院長卓榮泰率各部會首長持續針對施政報告進行備詢,劉世芳於會前接受媒體聯訪。

在40萬民力訓練及運用方面,徐斯儉昨日指出,除公務人力外,還包括民間救災團體、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義消義警社區民力任務隊及其他NGO組織或慈善團體,目標是透過訓練及演練,培養四十萬具有中等強度值勤能量的可恃民力。

媒體問及民力徵用細節,劉世芳做出說明指出,現在所統計出來的40萬民力大概橫跨警消、義警消、民間團體也都算在內,因為在全社會防衛任性裡面,有一大部分就是處理大規模的救災。

她接著說明,有關替代役的訓練要延長,變成說是屬於比較專業訓練的部分,比較著重的地方也是分成是災害防救、治安維護兩組。而災害防救大家都知道,災害防救包含應該有的EMT緊急救護的計劃;治安維護的部分也是一樣,譬如說無人機的訓練,都會放在我們替代役的訓練項目裡面。

媒體追問,40萬的民力是否包含了公務人員,另有需要做訓練?劉世芳則澄清,提問的部分應該是在民防法裡面,有一個屬於叫「防護團」,民防法的防護團所說的救災體制,已經在中央的這個在舊系統、縣市政府跟鄉鎮公所裡面,未來要再加強在橫向跟垂直的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