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時代劇《聽海湧》以二戰時期台籍戰俘監視員的故事為背景,講述日治時代台灣人的艱困處境和身分認同問題。但報導文學作家李展平稱,劇中將中華民國派駐北婆羅洲領事的情操扭曲汙化,大感痛心。對此,導演孫介珩及編劇蔡雨氛表示,《聽海湧》是一部立基於客觀歷史事實之上的虛構作品,創作過程中需要真實的史料,還有選取材料的能力、想像的能力、組織與創造的能力。

導演孫介珩及編劇蔡雨氛在臉書上說明,他們在2020年透過《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這本書初識了「台籍戰俘監視員」柯景星及這群人特殊的遭遇,接著進一步找尋相關資料,包括中研院蔡慧玉老師的《走過兩個時代的人 台籍日本兵》、藍適齊老師針對北婆羅洲戰犯審判的學術研究,以及李展平所撰寫的《前進北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等。

孫介珩與蔡雨氛表示,在開發該劇本時曾前往拜訪李展平,向他致謝並說明正在開發一部以戰俘監視員為主角的影集,由於是劇情類影集而非紀錄片,所以是一個取材自歷史片段的虛構故事,李展平也給予鼓勵。不過,他們也了解到上述許多「訪談」或「自傳」可能有其局限性,因此繼續擴大研究資料的來源,包括政大歷史系藍適齊教授的意見、中研院台史所鍾淑敏所長的相關研究,以及從澳洲、日本、美國等地取得的戰俘營資料與律師回憶錄等。

他們指出,《聽海湧》雖然是從台灣人史觀出發探討二戰的影集,但他們並不只想聽台籍戰俘監視員說什麼,而是試圖還原當時包括俘虜、日軍、盟軍檢察官、日本律師,甚至是中華民國代表各自的處境。他們也透過實地探訪婆羅洲,從當地的博物館與圖書館裡找到從北婆羅洲觀點對二戰、對台籍戰俘監視員描述的各種珍貴資料。

他們表示,《聽海湧》是一部劇情類影集,是立基於客觀歷史事實之上的虛構作品,創作過程中需要真實的史料,還有選取材料的能力、想像的能力、組織與創造的能力。他們也在首播結束後,開始四處走訪致謝,包括再次前往拜訪李展平,並贈送《聽海湧》劇本書。

他們由衷感謝所有歷史工作者們的付出,也希望觀眾在看完《聽海湧》這個取材自歷史的虛構故事後,能夠有機會從更客觀的角度重新認識這段歷史,就一如我們四年多來所做的功課一樣。「因為我們知道,台灣的歷史,其實還有很多的精彩片段值得成為故事,甚至成為精彩的影視作品,等待我們去理解,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