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盛會引爆全民運動熱潮,但炎炎夏日下,運動後如何補水非常重要。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特別提出「補水 3 適」策略,強調適時、適度、適量的重要性。他特別提醒,補水雖然重要,但每小時飲水量若超過 1500 毫升恐釀水中毒,需特別留意。

受到奧運賽事鼓舞,從室內的有氧舞蹈、瑜伽,到戶外的健走、慢跑、自行車運動,甚至是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耐力項目,近來都特別受歡迎。然而,在悶熱或高溫環境下運動,若水分補充不足,極易導致熱傷害。近年來,夏季氣溫屢創新高,也讓運動時潛在風險增加。

為此,吳昭軍特別提出「補水 3 適」原則,幫助民眾在炎熱天氣下安全運動:

1、適時:戶外活動前 1 小時開始分階段飲水,活動中每 15 分鐘補水一次。

2、適度:根據天氣、運動強度及出汗量調整飲水。切記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時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運動超過 1 小時或補水量逾 1000 毫升,建議飲用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高糖、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

3、適量:出門前 1 小時緩慢喝下 400 至 600 毫升水,戶外活動中每 15 分鐘飲用 200 至 300 毫升。運動後,可透過體重變化判斷缺水量,並逐步補足。留意尿液顏色,深黃色表示需要補水。每小時最大飲水量不宜超過 1500 毫升,以防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