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迭代效率超乎人腦想像,AI如光速成長般的特質掀起星火燎原之勢,儼然已標舉起人類文明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旗,開始顛覆人類數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與模式。《深度烏托邦》為人類描繪出一幅即將呈現的未來世界,一個技術上可行的烏托邦願景。或許,不久的將來,AI足以接管這個世界的高度、長度和寬度,但相對於情感交流與道德教育這等懷有深度與溫度的情事,深信仍將由人類繼續主導。所以,人類須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發展情感聯繫和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惟有掌握好生而為人的本質關鍵,才不會被AI取代。

當代哲學殿堂,閃耀著一顆亮眼之星,在AI巨浪襲捲全球的此刻,發出近似「發聾振聵」的聲響。這位瑞典籍哲學巨擘,正是現職牛津大學聖十字學院的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教授,他因「存在風險」(Existential risk)、「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人類增強」(Human enhancement)、「全腦模擬」(Brain emulations)等多項學術成就聞名於世,並於十年前便獨領風騷,精準預測了今天一一應驗的AI發展方向和潛在風險。

回溯2014年,他所付梓出版的著作《超級智能:路徑、危險與策略》(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因議題緊扣AI進程而擠身暢銷書之林,內容極具前瞻性深入科普「全腦模擬」、「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概念,這些前沿知識,在當時都還屬於多數科技從業者難以想像的高端技術,尤其論述的「智能爆炸」(Intelligence Explosion),超前推論AI的迅猛成長速度,將產生超越人類智能的系統,呼籲這一現象勢必對人類社會構成巨大威脅,必須防範。

隨後,他又以「超智能風險」(SuperIntelligence risks)與「逆轉測試」(Reversal test)等研究,獲得舊金山開放慈善基金會(Open Philanthropy Project)、歐洲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及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青睞,資助近兩千萬美元供其創設的「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Oxford University’s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做為保護人類免受AI侵害的計畫鑽研。

計畫趕不上變化。科技迭代效率超乎人腦想像,AI如光速成長般的特質掀起星火燎原之勢,果如博斯特羅姆預言,不花十年工夫,AI儼然已標舉起人類文明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旗,開始顛覆人類數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與模式,順著這波難逆趨勢,博斯特羅姆化危機為共融,不再視AI為洪水猛獸,他以其卓越智慧,重新梳理傳統理論如何通向未來世界,為世人端上一部滿滿洞見的全新巨著《深度烏托邦:在一個完美世界中的生命與意義》(Deep Utopia: Life and Meaning in a Solved World)。

從傳統「奮鬥方式」變遷,「人工目的」探索;「數位意識崛起」及「意識轉移」,談到「烏托邦」與現實狀態、AI科技造就大規模失業,再論述「後工具性目的」和「文化變遷」,以及「馬爾薩斯與人口壓力」關係,博斯特羅姆以小說般流暢的筆觸,在理性和感性間編織出一幅蘊含睿智與哲思的畫卷,字裡行間看似偏離AI領域,內在卻扎實探討著人類未來社會深受AI影響,人類該如何找到生命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後稀缺社會的挑戰

書中,博斯特羅姆描繪出一個技術高度發達的世界,他假設AGI(通用人工智能)已經取得成功,所有困擾人類的重大課題也都解決,社會公平與和諧也全部實現。人類在這個看似完美的世界裡,實則邁入一個「後稀缺」的時代,在「後稀缺」世界裡,人們資源雖然不再短缺,但並未因此得到富足。

那是因為傳統式學習和工作等奮鬥方法已經失去重要性,加諸工作需求量大幅衰減,造成大規模失業,所幸,這些令人憂心的技術性失業會被重新定義成新的經濟模式,之後,自動化進步將會帶來新的機遇,社會來自「資本」和「土地」的收入可以為所有人提供奢侈品。不過,這個時候人類也會自然產生兩極分化現象,多數人會變成無所事事的悠哉者,飽食終日無思進取;一部分,則會不斷追求創新、尋找新體驗,成為走上創造性之路的菁英階層。

哲學與精神新體現

處在一切問題都被AI解決的世界中,人們面對的將會是新的哲學與新的精神挑戰。儘管AI表現優越,仍能激發人類的興趣,種種因失去傳統工作而可以彌補心靈空虛的活動,諸如業餘藝術、音樂、社交互動、園藝或者個人遐想等,將成為人類未來生活的常態,此外,人類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外貌、屬性,甚至透過AI技術來改變心理和記憶,以此滿足新的體驗和突破。畢竟,人生所圍繞的享樂主義,都與「瞬間快樂」、「長期價值觀」、「道德考量」和「成就感」密不可分。總之,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結果」都是固定的,所以享受生活過程,才是新的生活主流。

後工具時代的思維

未來,AI可以包辦經濟活動上所有「有價值」的工作,甚至能夠勝任「撫育孩子」跟「銀髮長照」的任務。立足在「後工具時代」,人們盡管資源不再短缺,但類似「土地」等物理資源依然有限,人們將善用人為創造稀缺資源和零和遊戲來填補新的精神追求與內在動力,屆時「社交互動」仍是提供生活目的的重要途徑,人們除了滋生出對以擁有特定商品來提升個人「地位」的需求之外,人類意識亦將轉移到非生物載體,以此維護個體的持續性和道德地位。

可預見未來烏托邦

AI技術運用於醫療,將有助改善人類生活品質,如果技術先進的文明,只著重保護自然生態而輕忽人類的健康與幸福,勢必釀成人類的悲劇。博斯特羅姆提出馬爾薩斯的人口壓力對烏托邦的挑戰,不宜僅是保護自然,而該更多地關注人類福祉,唯有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討論,才能找出有利且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強調未來的烏托邦仰仗的是技術力量而非政治力量,人們將會在無政府狀態和極端監控之間找出既安全又自由的理想未來。對於讀者可能無法確信人類能夠安全實現這個願景,博斯特羅姆當然明白,他發揮治學精神,用極其客觀態度,提出具備「平衡風險」與「回報機制」的重要性。

找到生活與存在的真正意義

《深度烏托邦》是一部發人省思的著作,為人類描繪出一幅即將呈現的未來世界,一個技術上可行的烏托邦願景。當人類進入AI時代之後,務必熟悉使用工具,明確自己的需求,在這樣前提下,一切教育和欲創業者,自當著重創新能力培養,以應對AI挑戰。

或許,不久的將來,AI足以接管這個世界的高度、長度和寬度,但相對於情感交流與道德教育這等懷有深度與溫度的情事,深信仍將由人類繼續主導。依此,人類須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發展情感聯繫和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惟有掌握好生而為人的本質關鍵,才不會被AI取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AI的快速發展,讓人驚訝不已。   圖:趨勢科技/提供(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