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週五,英特爾股價遭遇了 50 年來最大跌幅,跌至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此前,這家晶片製造商公佈了一份業績大幅下滑的報告,且第三季度的營收與利潤率預測均未能達到市場分析師的預期。
週五收盤時,英特爾股價狂瀉 26%,最終定格於每股 21.48 美元,這是英特爾股價歷史上第二糟糕的日子,僅次於 1974 年 7 月,也就是英特爾上市三年後,當時其股價曾暴跌 31%。此次暴跌直接導致英特爾市值蒸發超過 300 億美元,目前市值已不足 1,000 億美元。
眾多投資者與分析師紛紛質疑,Intel CEO 帕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於2021年初接手英特爾時所啟動的耗資巨大的業務重組計畫,如今是否仍具實現可能。當時,格爾辛格曾滿懷壯志地誓言引領這家陷入困境的科技巨頭重煥榮光。
資產管理巨頭 Spear 的首席投資官伊萬娜·德列夫斯卡(Ivana Delevska)直言不諱:「科技行業的復蘇之路荊棘滿布,它要求諸多條件的完美契合,尤其是技術層面的突破。而領導層的更迭,其影響力終歸有限。」Spear 持有晶片股,並對英特爾進行了評估。
面對嚴峻形勢,英特爾宣佈了一項龐大的重組計畫,作為 100 億美元成本削減戰略的關鍵一環,該公司宣佈裁員 15%,將有 1.5 萬名員工受到影響,且這次裁員潮預計主要集中在今年內執行,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更令人矚目的是,英特爾還做出了一個自成立 30 餘年來史無前例的決定——暫停第四季度的股息發放。
在與分析師的電話交流會上,格爾辛格承認,加速推進生產針對人工智慧工作負載優化的 Core Ultra PC 晶片戰略,是導致近期虧損的關鍵因素。該公司指出,第二季度定價策略較原計劃更為積極,旨在應對 AMD、高通等競爭對手持續加劇的市場份額爭奪戰。在這場人工智慧領域的較量中,英特爾明顯滯後於其主要競爭對手。
英特爾曾一度輝煌,但大約十年前,在追求極致微縮與超高速電晶體晶片的激烈競賽中,其步伐開始蹣跚。在這場技術角逐中,台積電與韓國三星電子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晶片製造技術的領頭羊。
2021年,格爾辛格重返英特爾執掌帥印,他視此為「職業生涯的巔峰榮耀」,並隨即公佈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全面轉型藍圖。他誓言,英特爾將在四年內實現晶片製造技術的五大飛躍,旨在重奪行業領先地位。
不過,與此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洶湧而至,進一步加劇了英特爾的困境。自 OpenAI 在 2022 年底推出 ChatGPT 以來,人工智慧計算基礎設施的投資湧向其主要競爭對手英偉達,後者因長期在人工智慧訓練領域佔據晶片供應的主導地位而受益匪淺。這一趨勢直接削弱了客戶對英特爾晶片的採購預算。
輝達達估值一度飆升至3兆美元以上的高位,相比之下,英特爾的股價卻持續承壓,即便在週五的暴跌之前,年內跌幅也已超過 42%。
面對挑戰,格爾辛格繼續投入資源,力求通過改革實現財務效率的顯著提升。為了平衡未來數年可能超過 1000 億美元的工廠擴建支出,他尋求與投資公司合作,並利用2022年頒佈的《晶片法案》獲取了 85 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支持。
總部位於紐約、資產規模約達 140 億美元的Ariel Investments,去年底便基於對格爾辛格能夠引領英特爾重振雄風、重返晶片製造技術巔峰的信心,建立了英特爾股票的持倉。
Ariel Investments的投資組合經理米基·賈格爾達(Micky Jagirdar)表示,從戰略層面看,格爾辛格的技術藍圖依然穩健,加之該公司成功通過《晶片法案》獲得美國政府的鼎力支持,為其未來發展增添了護欄。
然而,他也坦言,在週五股價大幅下挫之後,Ariel Investments將審慎重估英特爾的前景,再行決定是否增持股份。
Intel CEO 帕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 圖 : 翻攝自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