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將於 15 日正式開始,許多中國的高級官員都會齊聚北京。中國的三中全會每五年舉辦一次,按慣例都會討論與經濟相關的議題,是海內外投資人士最為關注的一場政治會議。然而有部分海外的經濟分析師認為,為了改善現在的經濟情形,中國政府在三中全會上會提出一些政策承諾,但這些承諾幾乎無法真正落實。
原定於去年( 2023 年)秋季舉辦的三中全會,在沒有任何說明的情況下被延至今年( 2024 年) 7 月。且中國現在飽受房地產危機、消費疲軟、人口老化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影響,經濟持續處於下行的狀態之中。因此,許多海內外民眾都十分關注中國政府會在三中全會上,提出甚麼樣的經濟改革措施。習近平本人也公開表示,稱中國政府現在正在計畫進行「重大的改革」。
總部位於北京的經濟諮詢機構「龍洲經訊」的中國研究負責人白安儒( Andrew Batson )接受《法新社》採訪時就指出,雖然很多人都希望中國這次的三中全會能提出一些政策上的新突破,但他認為會議的結論不太可能背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訂立的「技術自給自足」以及「國家安全優於經濟成長」等兩個方面。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馬克.威廉( Mark Williams )表示,中國應該會在此次的三中全會中,提出一系列政策改革承諾清單,但並不會提出政策的實施建議,也不會排定清單的優先順序,更不會處理改革政策帶來的社會緊張。
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政策顧問表示,雖然現在中國政府公開表示會「堅定不移的支持國企與民企」,但現在中國政府「太強大了」,很難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想在促進經濟開放的同時,強化共產黨的領導能力,並將黨的領導融入政府與企業,是一件「矛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