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台灣黑熊因誤入陷阱而導致傷亡的事件頻傳,引起了監察機關的高度關注。根據監察委員趙永清與浦忠成的報告,過去5年共有25起黑熊救援事件,其中18起與套索陷阱有關,導致6隻黑熊不幸喪生。這一系列事件凸顯了野生動物保護與原住民狩獵權利之間的緊張關係,並促使相關部門尋求平衡。

趙永清與浦忠成進一步揭露,僅在民國111年,就有1隻黑熊在屏東縣霧台鄉遭到非法獵殺,而近3年內,該地區共有4隻黑熊遭到同樣的命運。這些事件後來由屏東地方檢察署介入調查,並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提起公訴。

監察委員強調,對於原住民而言,台灣黑熊不僅是一種動物,更是具有神聖地位的神獸。因此,非法獵殺黑熊不僅違反了法律,也觸犯了原住民的文化禁忌。為了維護原住民的傳統狩獵文化,避免因個別事件而對整個族群造成污名,原民會與農業部正在推動「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目的在保護野生動物,同時尊重原住民的狩獵權利。

調查還發現,許多黑熊受傷事件是因為被當地俗稱的「山豬吊」套索陷阱所困。這些陷阱導致黑熊腳腫、脫臼、斷掌、缺趾,甚至多日脫水直至死亡。然而,調查中發現農民設置陷阱的申請記錄寥寥無幾,這與原住民族申請狩獵的案例數量不成比例,顯示出法律規定與人民實際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監察委員建議,農業部應該就獵具的改良、陷阱的規格等方面進行修法,並與社會各界持續溝通以達成共識。同時,原民會也應該積極向部落居民宣導改良獵具的重要性,並傳達誤捕黑熊時的通報免罰制度,以增強族人對政府部門的信任。

最後,監察委員指出,原住民族委員會作為原住民事務的主管機關,而農業部則負責野生動物保育法的執行,兩者在台灣黑熊保育措施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改進。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內政及族群委員會聯席會議今(9)日已經通過了相關的調查報告,並要求原民會與農業部進行實質性的檢討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