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日衛福部針對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召開記者會,並由次長王必勝宣布「米酵菌酸」將更名為「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王必勝指出,為了消除公眾對於含「米」字食品的疑慮和恐慌,且因該物質不僅存在於米製品中,也可在椰子和玉米製品中找到,因此專家會議決定採用音譯的方式重新命名。
王必勝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的亞型能夠產生邦克列酸,但關於這種菌株的研究在國內仍然非常有限。為了深入了解這種病原體在不同環境和食品中的分佈情況,並防止未來發生類似的食品安全事件,衛福部將與農業部和食品藥物管理署合作,啟動相關的研究計劃。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並確保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而食藥署則稍早發出聲明,針對外界關心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細菌培養之執行是否受到地震影響,食藥署表示昆陽大樓於今日地震中雖電力供應短暫受到影響,但在食藥署同仁努力排除後目前已恢復電力供應,因不致影響檢驗工作之進行。
食藥署指出,關於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之培養,因需在攝氏36度培養溫度進行,該菌檢驗步驟繁瑣,檢驗流程需經過:選擇性增菌、選擇性培養、菌落純化培養、菌種確認分析等。且實驗過程發現該菌需較長培養時間。依目前實驗步驟流程及微生物生長情形估算,檢驗結果約需至少7天。但若實驗過程中若遇微生物生長緩慢之情形,則需要更長之檢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