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委員會於今(22)日召開,以往是以工業、民生大戶調漲為主,但今年全面調整的風聲不斷,外界傳工商大用戶在15%,住宅與小商家在10%以內。對此,12個環保團體發出聯合聲明支持電費全面調整,聲明中提到,合理漲價能發揮引導節約用電的效果,進而有助於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

今日12個環保團體發出聯合聲明支持電費全面調整,分別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台南新芽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聲明中提到,電價作為反映環境外部成本及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合理調整才可以發揮引導節約用電的效果,進而有助於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環團也分析此次電價調整的背景因素,主要是近兩年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燃料成本大漲,導致台電累積虧損3800億元以上,這兩年台電售電成本增加,主因為火力發電的燃料成本飆升。若電價持續未能反映發電成本,便是變相補貼化石燃料的使用。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估算,台灣化石燃料補貼於2022年時大幅增加至近100億美元,為2021年的5倍,達到歷史新高,其中電力方面的補貼更達到80億美元以上。依據民調,人民接受電價調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與「降低台灣碳排放」,而非避免台電虧損。因此政府也應同步提出刪除化石燃料補貼的具體作為,讓能源的真實成本回復合理,更達到減碳的效果。

另外,2022年台灣民生電價全球第5低,已經16年未調整,殊不合理,民生330度以下費率甚至比20年前還低。依據統計,歷經這兩年電價波動後,實際上住宅電費的支出,並未較2021年疫情期間增加,占家庭所得的比例,亦持續降至0.93%。以每月用電330度的家戶為例,若電價調升5%,每月增加的電費金額約為新台幣30元,對一般家戶影響較少,但對於弱勢家庭、租屋族的經濟衝擊仍須有完整配套,更需要監控對於物價的影響。

但環團也強調,支持電價合理化的同時,政府也必須要搭配其他配套措施,包括因應預期心態哄抬物價的監控,加強推廣節電政策,並拉高電價級距,透過制度性作法減少對弱勢族群的影響。針對能源弱勢的家庭、收容機構,各縣市政府應掌握名單,系統性檢視其用電需求與電費暴漲的原因,設計根本性的解方,而非僅是每年1000戶的輔導方案。

此外,每當討論電價調漲時,部分工商大戶就大力反彈指稱,漲將對生產成本造成衝擊,導致企業出走。然而根據分析,電費支出占整體製造業營業支出的比例約在2.1%左右,而六大耗能產業(水泥業、電子業、紡織業、造紙業、化工業、基本金屬製造業)以及塑膠製品業占比較高,約3%-3.6%。因此這三年來的電價漲幅,約使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上升0.9%左右。

且台灣的工業電價長期以來低於主要工業大國,2022年時在全球各國紛紛調漲電價的趨勢下,台灣工業電價卻是全球第三低,低於中國與韓國。因此環團認為,電價調漲將迫使企業出走的說法,顯然為誇大其詞。而針對工業用戶,經濟部僅表示將依照用電量多寡與近年用電成長幅度分級調整,但若要達到電價調整帶來的後續節能效果,亦應將企業的節電率列入分級調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