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難以察覺,初期無症狀,多數發現時通常已晚期,也是目前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國衛院今(4)日表示,胰臟癌除了治療與手術外,最新研究成果發現,首度找出B-RAF為RNF43基因突變的標靶蛋白,而臨床統計,約近1成胰臟癌患者帶有RNF43基因突變,有望透過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
近年來,利用次世代定序方式,已發現多個胰臟癌高度變異基因,如K-RAS、TP53、CDKN2A、SMAD4等,除了這些基因外,腫瘤組織通常存在於其他異常基因,但這些突變率較低基因,在胰臟癌發生及惡化過程中,所扮演角色,需尚待釐清。
另外,臨床統計發現,大約有6到10%胰臟癌病患帶有RNF43基因突變,影響WNT訊息傳遞路徑的調控,但過去在胰臟癌發生的角色及其下游的標靶蛋白,目前所知甚少。
國衛院進一步表示,首度證實B-RAF為新發現RNF43泛素化標靶蛋白,並發現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能有效抑制RNF43突變腫瘤的生長。此外,在實驗證實中發現,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對RNF43變異的胰臟癌細胞,有強烈的協同毒殺效果,能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且分析癌症基因體圖譜臨床資料庫數據發現,RNF43變異胰臟腫瘤組織,其中B-RAF有明顯增加現象。
健保署規劃於今年5月起,將癌症病人次世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期望此研究成果,能作為未來胰臟癌治療上的參考,對於個人化精準醫療,提供更大助益。
臨床統計,約近1成胰臟癌患者帶有RNF43基因突變,有望透過併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 圖:衛服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