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4)日是俄烏戰爭爆發滿2年的時間,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也對此發表看法,提到戰爭對環境的傷害很大,而且俄國多次以核電廠的安全及使用核武來威脅,將核電廠「武器化」,對歐洲及烏克蘭人民心理施壓,以動搖其反抗能力與決心,因此台灣應該正視戰爭中核電廠可能成為脅迫台灣人民的「武器」,加強發展在再生能源,實施能源轉型。
對於俄烏戰爭滿2週年,《綠盟》指出, 作為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在戰區中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之安全性格外受國際關注。由於擔心潛在的核災難,過去兩年間,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針對烏克蘭安全局勢總共發表212份新聞稿,IAEA署長格羅西更四度前往戰區視察札波羅熱核電廠。
由於受戰火波及,過去兩年中札波羅熱核電廠曾8度失去所有外部電源。頻繁的斷電對歐洲最大核電廠核安和安保造成嚴重挑戰,因為即使目前所有反應爐都已經停機,核電廠仍需要電力來冷卻反應爐和維持其他基本運作功能。因此在21日,IAEA再次發佈聲明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又失去了最後一條330kV備用外部電源線的連接,再次凸顯了該廠脆弱的核安和保全狀況。
而俄軍為了削弱烏軍的抵抗能力,針對烏克蘭的重要基礎設施,如核電廠進行攻擊,引發核災疑慮,國際能源總署(IEA)也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加強其能源安全,協助烏克蘭建立分散式的電網,其建設時間比傳統電網更短,也能滿足烏克蘭的需求。
因為戰爭,全球加速能源轉型進程,看重能源安全,強調發展再生能源、建立分散式電網。對台灣而言,我們應加緊腳步跟上世界潮流,並正視戰爭中集中式電網可能造成的台灣能源韌性弱點,特別是核電廠可能成為脅迫台灣人民的「武器」,因此實現能源轉型與淨零目標,再生能源才是王道,核能早已無足輕重。
另外,除了核電的問題,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的環境及生態威脅也日益加劇。2023年6月6日,卡霍夫卡水壩被炸毀,嚴重影響烏克蘭的環境與經濟。洪水淹沒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僅威脅居住在下游河谷的數萬人口,導致70萬人無水可用,也威脅到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包括位於第聶伯河口的黑海生物圈保護區,戰爭造成的環境破壞將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修復與鉅額經費,烏克蘭國家環境監察局預估戰爭對烏克蘭的自然環境已造成約6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