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上周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21日再度出招,指稱台灣違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決定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涉及12個稅目產品。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天(21日)發文,認為「真正對台灣的影響不大」,反倒是中國「內捲效應」愈演愈烈有「全球化」的趨勢,2024的新課題可能是「中國把通縮輸出到全世界」。

謝金河指出,中國宣布終止ECFA的12項商品,包括聚乙烯,丁二烯等,直接涉及的金額約18億美元,其實只佔台灣出口比重微乎其微,而且這些產品幾乎台塑集團的產品,真正對台灣的影響不大。認為「工總」、「三三會」跳出來呼應說沒有ECFA對台灣產業衝擊很大,會創造大量失業,「其實這只是配合演出,在給政府壓力」。

謝金河引用《經濟日報》今天的社論:「西進不如上進 充實產業競爭力」,直言這個論述說到重點。這兩年全球面對通膨壓力,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最高衝上9.1%,但中國的11月CPI是負0.5%,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是負3%。美國升息11次,升21碼;中國卻努力降息,但物價愈來愈低。形容「這好像地球上有的地方淹大水,有的地方卻發生乾旱」。預言「這兩年全世界卯足全力抗通膨,接下來,明年可能準備抗通縮」。

謝金河分析,凡是在中國生產的工業製品,最後都走向價格殺戮。舉例美國正準備對中國的電動車、太陽能課關稅;這兩個產業,中國產能全開,價格愈殺愈低,連龍頭大廠也挺不住。席捲全球的電池大廠寧德時代,今年來從692跌到146.27人民幣,股價創上市新低;太陽能電池製造廠隆基綠能股價從125.68跌到20.01元人民幣,這個競爭連產業第一名的公司都挺不住。

謝金河再點出,今年從銀行端流向半導體、電動車等主流產業的資金高達6800億美元,大家都到銀行搬錢,投資沒有上限,任何產業最後都殺成紅海。現在中國的電動車殺到德國,日本,美國,這些百年來的汽車生產大國,現在也感到恐懼。而這種價格殺戮,謝金河直言「台灣的紡織業最早被殺到見骨」,去年出口到中國只有5.66億美元,紡織業也是最早外移的產業,現在石化,鋼鐵,機械開始嚐到苦頭。預言「中國內捲效應愈演愈烈,2024年的主題很可能不是通膨,而是中國把通縮輸出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