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消息,在當地時間今天(18日)上午8時24分前後,北韓從首都平壤附近朝日本海一側發射1枚遠程彈道導彈(ICBM)。綜合韓日訊息,飛彈可能落入北海道奧尻島西北方約250公里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外。這是繼7月12日之後,再次發射ICBM。日美韓有關部門認為北韓基本完成新的固體燃料型ICBM「火星-18」(Hwasong-18)的發射準備,一直高度保持警戒;根據了解,今早美軍即自沖繩基地派出RC-135S「眼鏡蛇球式」(Cobra Ball)電子偵察機在日本空域進行偵察。

日媒《共同社》(Kyodon News)引述日本防衛省數據,指該飛彈飛行約73分鐘,推測最大高度超過約6000公里,推測在北海道北方專屬經濟海域外落海。韓媒《韓聯社》(YNA)則報導,這是北韓2023年「第5次」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指責北韓無視國際社會的警告發射軍事偵察衛星、撕毀《919軍事協議》、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使半島軍事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事實上,美日韓等相關國家對於北韓可能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一事並不意外,除今天派出可執行長距離追蹤彈道飛彈任務的RC-135S之外,前一天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攻擊核動力潛艦「密蘇里號(USS Missouri SSN-780)」即進入南韓釜山海軍基地。SSN-780可搭載12具艦艏垂直發射系統(VLS)發射BGM-109「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停泊朝鮮半島南端也能對北韓全境發揮打擊能力。不過,根據了解,北韓17日晚間10點38分發射的短程彈道導彈,飛行約570公里,即平壤至釜山的距離,「反制」意味濃厚。

因應北韓可能發射洲際導彈,美軍專門執行長距離追蹤彈道飛彈任務的RC-135S,18日一早即在日本海海域執勤。   圖:翻攝「X」@AircraftSp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