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Day「週三青年日」第28場活動今(22)日晚間登場,與會來賓以「中國鬧事,世界有事!細數印太戰略的前世今生」為題發表看法。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說,如果中國崛起的趨勢不變,在可預見的將來,周邊國家的「抗中」軍事同盟的動能會愈來愈強,印太戰略同盟體系的發展,也將隨之緊密並擴張;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說,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沒有2027或2035攻台計畫,但台灣人要守護台灣的民主,必須要知道那些與台灣擁有共同價值理念的國家的轉變。

談到中國與印太戰略,活動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說,全球已有超過十個國家或超國家組織提出印太戰略、印太白皮書、甚至是更具針對性的中國戰略;世界各國不斷強調印太區域「自由與開放」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結合盟友,共同面對中國崛起的威脅。台灣身處第一島鏈的核心,此時更該思考在印太區域中的戰略位置,對外交政策提出完整的整體規畫。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說,現在印太戰略以「四邊安全對話機制」(QUAD)和「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為中心,全力強化印太周邊國家的戰略合作及資源整合。台灣則被美國視為「北約之外的重要盟國」;美國在去年通過法案,無償提供價值1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提高台灣的軍事能量。不過,台灣、韓國、日本及美國都將在明(2024)年展開選舉,為印太戰略的未來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提到,澳洲是印太區域的風向球,它位居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緣要衝,既是美國在南半球的重要盟友,也在拜登年代一躍成為印太戰略壓艙石,「四邊安全會談」和「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的核心成員。在美國高舉印太戰略之後,澳洲挺身成為第一個公開發聲反對中國「戰狼外交」的國家,隨之泛起世界各國反對中國外交干預的氛圍,讓世界各國意識到,大家只要團結起來,就不用畏懼強權施壓。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中國的舉動對周邊國家而言,理性選擇就是加強彼此的軍事聯繫,美國則順勢在冷戰時期建構的同盟體系基礎之上,進一步連結印度洋,最終匯集成「印太戰略」。馬說,如果中國崛起的趨勢不變,在可預見的將來,周邊國家的「抗中」軍事同盟的動能會愈來愈強,印太戰略同盟體系的發展,也將隨之緊密並擴張。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說,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沒有2027或2035攻台計畫,但中國對台灣主權的覬覦是不容質疑的常數。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台灣人要守護台灣的民主,必須要知道那些與台灣擁有共同價值理念的國家的轉變。因此,除國內必須要凝聚跨越世代的政治共同體共識外,青年朋友也需要更有國際觀,而在了解國際局勢變動的同時,也要做出最有利國家利益的選擇,才能真正守護國家與民主。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協會共同舉辦,將於11月29日晚上在思享森林辦理第29場、「看見台灣系列」第4場活動,主題是「責任政治?還是權力分贓?你的一票如何決定台灣憲政體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