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藍合猶如一齣鬧劇,除了把權力分贓把玩的如此不遮掩,責任政治該有的誠信準則,也因為兩方對於「統計學」的解讀不同,呈現各說各話的現象,可笑的是,在雙方幾乎是破局的情況下,還要對外展現有合作的可能性,不得不說,白藍並非價值合作,而是「權力分享」的功利取向,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合作勢必裂解,顯見白藍政治合作的不成熟!

白藍的聯合政府才是「有權無責」

白藍一再強調「政黨輪替」的必要性,試圖化為合作的使命感,再誆上「下架民進黨」及「一黨獨大」的議題操作,著眼於能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力,而不是為了落實執政願景。端視台灣民主化進程,2000年第一次完成首度「政黨輪替」,這是全球華人第一個政權和平轉移的民主國家,時隔20多年後,台灣民主從深化走向防禦滲透,但在野黨的格局跟不上。

白藍從來沒有對外說明「聯合政府」的理念,更遑論執政後的政黨政治責任歸屬,問題是,政黨合作如何去在半總統體制的台灣落實?依照憲法規定,總統可以決定行政院長人選,從內閣組成到各政府機關的人事任命,根本無關於立法院(國會)席次分佈,只有議約權力分享的具體協議,誰來監督?人民無法置喙,到最後還是「總統」依憲職權行使。

台灣政治是「一黨獨大」嗎?或許在民主化之前的國民黨專制時期,答案不辨自明;但是,當前的台灣已完成三次政黨輪替,「一黨獨大」早已是歷史畫面,白藍指鹿為馬的「民主獨裁」,根本毫無根據!倘若台灣還是「一黨獨大」,那麼執政黨理應可以恣意妄為,如同中共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這才是獨裁的事實,難道白藍活在平行時空?

白藍都想獨大 合作是要互誆彼此

白藍合為何會在總統、副總統還沒登記前就困境重重?台灣的憲政體制,無法規範「聯合政府」的執政責任,承擔政治責任依舊是由人民選出的總統,以及其所組成的執政團隊,反而是政黨分贓下的「聯合政府」才會出現「有權無責」的問題。事實上,獲得執政權及立法院多數席次的政黨,有憲法規範及定期選舉的檢驗,籌組聯合內閣不會改變「半總統制」的憲政事實。

涉及憲政體制的議題,是需要集國內共識,而不是每到選舉才拿出來當議題操作的工具,要從總統制翻轉成內閣制的理由是什麼?難不成白藍陣營是自認無法當選總統,意圖以聯合內閣來詐騙「選票」,從現實政治來看,縱然未來可能沒有單一政黨可以在立法院席次過半,但要操作不信任投票或解散國會的成本過高,無論白藍,監督制衡難以超越政治利益。

必須關注的面向是,已經開始總統、副總統參選登記的時刻,還有政黨參選人拿不定主意,不斷調整最後合作的期限,顯然合作的困難太高,且彼此間的互信完全不足,這就是國民黨與民眾黨高談合作闊論的窘境。試想還沒獲得執政前,白藍就毫不客氣「互誆彼此」,且對於權力分贓的爭議不斷,倘若讓他們如願下架本土政權,這些政治掮客掌握國家機器,這勢必是災難的開始,選民不要被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