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與習近平的高峰會於美國時間十一月十五日在加州舊金山登場。這是兩大強國的領導者繼去年在峇里島的峰會之後,第二次的會晤。會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記者會,闡述了這次拜習會所討論的內容。而綜觀拜登記者會發布的內容,可以清楚的看出,美中關係關係的本質,仍然是強烈的競爭,而且這樣的競爭雖然因為這次的會晤有稍微讓雙邊緊張的氣氛降溫,但某種程度卻更明確地朝向一個新冷戰的局勢發展。

在記者會的一開始,拜登說明了這次會晤達成的兩個核心共識。其一,就是美中兩大國都會一起努力來控制吩坦尼(Fentanyl)這項毒品的散佈。吩坦尼基本上是由中國生產,走私進入墨西哥,然後再進入美國的高危險性藥物。而美國近年來在街頭上出現的「街頭喪屍」現象,就是因為這個毒品所導致的。因為該毒品對美國社會長年的負面影響,美國希望中國可以跟美國一起聯手打擊該毒品的製造與走私。

其次,就是雙邊願意恢復軍事溝通管道,這也是去年拜習會以及今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極力想要達成的目標。美國抱持著一個很基本的外交信念:外交的溝通可以降低誤判產生的可能性,也可以此降低雙邊衝突的機會。恢復軍事溝通管道這件事,表示雙邊都認同,彼此之間的競爭不應該演變成衝突的窘境,更不應該因此破壞目前美中之間的和平態勢。

除此之外,拜登也強調彼此都同意雙邊的高層應該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並且在未來人工智慧發展所帶來的風險上,進行控管。但除了上述這些項目之外,拜登與習近平在中國南海的主權糾紛、台灣議題、以及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上,都沒有共識。拜登更說明,雙方在台海議題上要保持雙邊理性的溝通,不應該演變成衝突的局面;更呼籲中國不要干預台灣的民主選舉。換言之,美國這次雖然積極促成雙方元首的高峰會,但從種種跡象來看,美方並沒有展現任何向中國示弱的態度。

反觀習近平則一反過去的態度,願意出訪非親中國家,並在美國的主場上與拜登進行會晤,這也表示了習近平確切理解兩個中國所面對的核心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國之間的競爭不能演變成衝突;用另一個方式來說,中國目前並不具備跟美國正面衝突的本錢,所以交流仍然是需要的。第二個問題,則是中國面對美國一系列的制裁與反制,已經產生了國內經濟的疲態;甚至在今年,出現了外資對中國的投資呈現負成長,也就是出走的外資比對中國投資的外資來的多的窘境。習近平應該認知到,繼續提升美中衝突,只會趕跑外資,讓中國經濟走向谷底,並可能因為國內經濟的問題進而產生對共產黨政權的危害。

從這次會晤後所透露出的訊息來看,美中關係的確得到一定程度的升溫,但這並不代表美中之間這種結構性的競爭因此得到任何實質的改變。拜登在記者會上一直強調,中國必須以行動來證明,自己願意跟美國合作的態度。過去這種光說不練的作法,必須要改變,否則美國沒有必要相信中國任何的外交言詞。拜登更把美國的優勢與利益擺在拜習會上,並多次重申美國與中國之間的互動,不能違背美國的國家利益。雖然不少共和黨參眾議員對拜登會晤習近平一事多加撻伐,但從拜登在會後表現的態度,以及雙方實質上所取得的共識來看,拜登並沒有改變目前美國以國家利益為前提來與中國交流的基礎。

更甚者,拜登在這次記者會的最後,也正面的說出他認為習近平就是「獨裁者」此一事實。這表示美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大國競爭,更是民主與獨裁的價值競爭。而在這件事上,拜登不會對中國放水,也不會因為經濟利益而犧牲掉美國的民主價值。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焦點,就是拜登正面證實了,如果雙方有什麼誤解,或是在國際情勢需要的時候,會與習近平透過「紅色電話」(red telephone)進行熱線溝通(hotline)。這件事透露出兩個端倪。其一是美中之間的不信任程度非常之高,所以才需要在必要的關頭,透過即時的高層對話進行溝通,才能確保誤判或衝突不會發生。其二,美中之間一般的外交交流,大概無法達成任何的實質效果,所以最後仍然需要高層的溝通才能解決雙邊的問題。這種狀態,就跟當初美蘇冷戰如出一轍,更表示美中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只是公開競爭的關係,更是一場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新冷戰。

話說回來,雖然這次的拜習會並沒有真正解決雙邊的矛盾,甚至講得更白一點,雙邊的矛盾或許在中國願意回歸世界自由秩序並且擁抱民主價值之前,都不會被消除。但拜登透過外交途徑來跟中國持續接觸的手段,確實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讓雙邊關係達到升溫的效果。與此同時,習近平也需要透過與美國的再接觸,來確保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進而降低中國經濟一夕之間崩盤的可能性。

在這次拜習會後,美國會緊盯中國接下來的行為,尤其是在中國是否在吩坦尼上願意跟美國進行實質的合作、美中之間的軍事溝通是否真的可以恢復到過去的狀態、以及中國是否有展現意願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致力於控制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的擴張,並且放棄干涉台灣的大選以及破壞台海和平。如果習近平沒有達成上述的目標,那美國也自然會繼續加深對中國制裁的力道,並且在印太戰略區上展現更為顯著的軍事部屬,以此來嚇阻中國對周遭國家的軍事威脅。簡單來說,發球權一直都在習近平身上,就看他要怎麼打這場球罷了。

文/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