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斷推陳出新,不過民眾舊手機卻未落實回收,根據環境部統計,有超過5成的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僅12%的回收率,而手機部件含有許多化學元素。因此,環境部表示,為解決國內手機回收困境,未來將透過手機回收法制化,要求手機品牌及販售業者負起回收處理責任,草案預計於明年上路。

台灣一年銷售600萬支手機,雖然手機部件含有許多化學元素,回收能減少大量新材料開採、CO2排放,但回收率僅約12%。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擬將手機回收規定法制化,要求手機品牌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清除處理的責任,讓手機能回收後能再循環,預計2025年能達15%、2030年達30%。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根據調查,超過5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環境部調查原因包括不知道回收點、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為解決國內手機回收困境,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著手研擬【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者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並與手機品牌商及販賣業者座談,將過往手機回收是採宣導性質、鼓勵民眾回收,未來透過手機回收法制化,要求手機品牌及販售業者負起回收處理責任,讓回收行動能夠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