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加強對台軍事威脅,接連派出軍機、軍艦及無人機擾台並進行實彈軍事演習,破壞台海和平,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不過,根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超過1944年美國盟軍用於諾曼第登陸的運輸及物資規模,入侵台灣將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困境。
儘管中國在軍事上取得巨大進展,但仍沒有必要的軍隊、裝備與後勤,足以取得對台作戰勝利。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告訴《經濟學人》:「這是他們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仍必須打一段時間,或許一週、兩週。屆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經濟學人》指出,相關牽涉的數據十分驚人。解放軍估計需要3000車次軍事列車、100萬輛車輛、2100架飛機與超過8000艘船隻來運送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份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超過3000萬噸物資,該規模遠比1944年美國及其盟邦用於諾曼第登陸的船隻、車輛與物資還多。
另一方面,中國在和侵犯烏克蘭的俄羅斯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之際也不斷觀察戰局,藉此評估侵略台灣可能要面對的狀況及代價。儘管俄羅斯主要透過陸路入侵烏克蘭,中國軍事專家仍仔細檢視烏克蘭軍隊與俄軍的後勤狀況,並從俄軍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共軍喉舌《解放軍報》今年2月撰文提到,現代作戰行動節奏的加快,使得向前線運送彈藥和其他物資變得越來越困難。在未來的戰爭中,作戰部隊將分布於更大區域,使後勤工作變得更加複雜;當前「後勤運輸能力」還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條件」的要求。
多次表明拒絕承諾放棄武力犯台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提升共軍後勤能力,他以5個戰區司令部取代原先7個軍區的編制,並成立聯勤以保障部隊直屬由他領導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他也下令軍方利用數位技術管理後勤,並與龐大的民間物流產業密切合作,這些產業目前服務中國的網路消費者。
此外,一些中國最大快遞企業,包括順風速運與京東物流也與解放軍簽署協議,提供倉儲管理與貨物運輸服務。不過美國與台灣研究共軍的專家認為,他們已發現共軍一些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的短缺,過度依賴易成為攻擊目標的鐵公路,以及分配至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較少。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指出,解放軍空軍可能難以維持兩週以上的作戰任務,他質疑中共空軍是否有足夠的維護能力、備用引擎或受過完整訓練的飛行員。文章分析,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抱負是明確的,然而就目前而言,儘管共軍在許多領域取得巨大進步,但仍然沒有必要的部隊、裝備、經驗、指揮結構或後勤,使其在台海戰爭中有信心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