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哈瑪斯之間的加薩之戰進入高峰,引起國際社會極大的關注,因為傳統的巷戰和地道戰之外,人工智慧(AI)技術的運用也成為焦點。

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軍正積極運用 AI 和自動化技術,迅速識別並打擊哈瑪斯目標。以軍聲稱,這項技術不僅能「快速準確」地鎖定目標,還能「大規模」生產新目標,以因應敵人行為的變化。

當前熱搜:賴清德國軍救災不能進入民房說引議!判決書查無救災遭判紀錄

以軍採用了臉部辨識、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將 AI 納入作戰行動,以提高打擊哈瑪斯的效率。在過去的 2021 年加薩之戰中,以軍曾將此次衝突宣稱為人類「第一次 AI 戰爭」,成功消滅敵方領導人,並利用 AI 自動偵測地形變化。

然而,這種新型作戰方式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擔憂。專家指出,儘管 AI 技術在提高打擊精確性方面發揮作用,但也可能導致致命的錯誤,進而對無辜平民造成傷害。一些人擔心,當 AI 過度自信或誤判目標時,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有評論指出,AI 介入戰爭雖然可望提升一國戰力,但也可能在未來引發不可預測的危機。此次加薩之戰也讓國際社會警覺,面對 AI 在戰爭中的應用,必須謹慎行事,避免濫殺無辜。

不過,不能避免的是, AI 在戰爭的角色也預示著一個全新作戰方式的到來。但未來的 AI 在不須人類介入,只需要預先輸入指令的情況之下,就能自動辨識並攻擊。也引發了許多人對於 AI「叛變」的擔憂。

此次加薩之戰不僅讓人們思考 AI 在現代戰爭的角色,更引起了對未來戰爭可能走向的深刻憂慮。國際社會紛紛呼籲在 AI 技術應用中謹慎行事,平衡戰略需求和人道考量。AI 在戰爭中的崛起,使各國必須重新審視如何在技術發展中保障人權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電影《機械公敵》描述機器人擁有自我意識。近期加薩戰爭引起許多人對於AI技術在戰爭中運用的擔憂。   圖:取自機械公敵電影劇照

支持巴勒斯坦抗議者聚集在巴黎共和廣場,抗議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   圖 : 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