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爆發至今已超過 600 天,持久戰讓烏克蘭軍隊對於砲彈的需求持續,有評論指出烏軍現時每月所需的炮彈多達 35 萬發,遠超歐美國家的砲彈產能,讓烏軍面臨「砲彈荒」的問題。
中國軍事評論賬戶《裝甲鏟史官》發文指出,烏俄兩國在軍事上承襲前蘇聯,在攻防作戰上高度依賴地面炮火,據報導在交戰高峰時期烏軍日均發射砲彈超過 10,000 發,而在火炮數量和彈藥庫存上占優的俄軍更是可以達到日均 50,000 發,導致烏軍消耗砲彈的速度遠超西方國家估計。北約秘書長亦於本年 2 月承認,烏軍彈藥消耗速度超過歐美國家的生產速度。
《裝甲鏟史官》引述烏克蘭前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本年 3 月發言,稱烏克蘭每月平均消耗 11 萬發 155 毫米炮彈,但因為彈藥不足,烏軍擁有的 300 多套西方火砲系統在 80% 的時間裡都處於閒置狀態。如果彈藥充足,烏軍炮兵每月可發射 59.4 萬發砲彈。據烏克蘭方面稱,為了使其擁有的西方火砲發揮最大效率,他們至少需要全額彈藥的 60% ,即每月3 5.6 萬發砲彈。
《裝甲鏟史官》指出,歐盟各國目前月產 2 萬發至 5.5 萬發各型炮彈。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是西方最大的砲彈生產商,每月生產約 3.75 萬發砲彈,並計畫將產量提高到月產 5 萬發。歐盟只有 12 個國家能夠生產 155 毫米砲彈,外加英國和挪威,歐洲各國目前的目標是將砲彈產量達到每月 8.3 萬發。如果歐美的砲彈增產目標如期完成,那麼理論上每月可以向烏克蘭供應 16.3 萬發砲彈,相比烏軍目前的消耗量增加了 50%,但仍然不足烏軍理想中每月 35.6 萬發砲彈需求量的一半!
《裝甲鏟史官》分析指,二戰後美軍的作戰體系中傳統地面火砲的角色逐漸被空軍所取代,且而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再沒有捲入大規模正規地面戰,無生產過多砲彈的需求,導致產能的萎縮,無法滿足烏軍需求。
《裝甲鏟史官》認為,目前烏軍持有大量蘇俄系砲火裝備,所需砲彈僅有少數國家還在生產,因此建議歐美國家為烏軍提供西方裝備。
此外烏軍所持有的西方裝備如「海馬斯」火箭砲、「 M777 型」榴彈砲等相比俄軍具有技術優勢,在反炮兵作戰上勝俄軍一籌,因此應針對俄軍展開反砲兵作戰。
在俄烏戰場上,充滿了發射過後的砲彈彈殼。 圖 : 翻攝自騰訊網/裝甲鏟史官
俄烏戰場上,每日至少消耗兩萬多發砲彈。 圖 : 翻攝自騰訊網/裝甲鏟史官
烏克蘭每月所需的炮彈多達 35 萬發,超歐美國家產能兩倍 圖 : 翻攝自東城記
德國萊因金屬為烏克蘭加速砲彈生產。 圖 : 翻攝自騰訊網/裝甲鏟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