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自主權和性別平等教育等面向議題,自今年6月台灣掀起一波MeToo風波後,特別引發各界關注。今(16)日勵馨基金會邀集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學生代表、教育部等共同公開「台灣國中小性教育」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國中小的性教育的問題重重:有教學內容與全面性教育的理念不符、6成教師擔心面臨家長壓力、缺乏教材和時間、4成教師缺乏相關訓練和支持等困境,另也有4成老師教授時感到不自在等。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表示,目前國小的性教育課綱與教科書與全面性教育的指引有落差,「性與性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等核心概念出現次數少,且呈現方式不合適。此外,國小教師在授課時也承受多重壓力,有近6成的老師擔心家長反彈、缺乏教材和時間,有4成的老師在教授性教育課程時感到不自在。更有老師為了避免麻煩,選擇不教性教育。在教育資源上,另有59.52%的老師認為缺乏性教育教學資源,50.8%則認為授課時間不足,也有將近4成的老師,在師培與在職進修階段都不曾接受性教育相關訓練。

性平協會表示,教育部應以國際標準為參考,修正過時的課綱和教科書,提供符合全面性教育精神的資源,並給予教師足夠的支持。勵馨基金會進一步指出,國中的「健康與體育領域」每週安排3節課,其中健康教育與體育的時間分配以1:2 為原則。課綱也明確規定,國中階段的重點包括「青春期身體變化與保健」、「多元性別」、「身體自主權」、「安全性行為和法律規範」等。但實際上,國中的性教育常被調動、借課,尤其是國三和偏鄉地區,學生的受教權受到影響。勵馨基金會也發現,目前國中的性教育方式過於死板,缺少生活案例和討論,無法回應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會的學生代表也建議,應保障學生的受教權,並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加入情感和性別平等的觀點。

台大公衛學院助理教授李柏翰強調,全面性教育是人權教育的一部分,涵蓋情感和關係等方面。它不是從負面、偏見的角度看待性,而是從心理和社會健康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促進多元、尊重、平等社會的關鍵。

立委范雲表示,台灣的性教育過於偏重「性健康教育」,只講解身體結構和避孕方法,沒有涵蓋「避免」或「正確」的教學內容,也忽視了情感、性別多元、性行為等方面,或是老師採用不適當的教案,導致孩子們產生錯誤的觀念和困惑。此外,校園裡的性騷擾、性侵犯事件,也和性教育未能落實有關。范雲說,她已經請求國家教育研究院進行大規模的系統性調查,並根據實際的情況,提出具體的政策和資源建議。

教育部督學王明源表示,全面性教育的八大核心是各級學校推動的重要方向,並將制定各級學校的推動策略,以符合聯合國與世界的趨勢。國家教育研究院已在課程手冊中加入全面性教育的內容,作為教師教學、教科書出版的依據。教育部也會邀請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專家設計教學指引,提供示範案例。他希望中央、地方、各級學校能夠協力推動全面性教育,並與民間團體、民意代表合作,共同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