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潛艦國造「海鯤號」 今(28日)正式亮相,並由總統蔡英文主持下水暨命名典禮。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則表示,他全力支持國防自主與潛艦國造, 非常期盼首艘新型潛艦能順利成功,但潛艦國造正式成軍前,尚有諸多問題須克服。
國軍將領出身的吳斯懷說明,潛艦建造與水面艦不同是,潛艦建造是由內而外,船段組合代表所有裝備均已到位並完成整合測試,才進行船段組合,並下水。而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儎台與戰鬥系統所需要的109項主、次系統裝備,與國內、外廠商簽約,製造、測試、驗收、海運(陸運)、接裝後仍需逐項測試,全系統反覆測試合格後才能封殼,封殼才能「下水」節點,並進行泊港測試,但今天「下水」,10月1日進行泊港測試,來得及嗎?
吳斯懷提醒,所有裝備都必須在岸上先測試,需很長的時間反覆調校,由單機、再系統,全部都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其中紅區裝備涉及產製國家更多,要將每一裝備熟諳,且組合成系統後經長時間運作穩定,才能裝艦。海軍退役中將梁功凱曾投書媒體,提醒國造潛艦有五大風險,成本風險、時程風險、技術(品管)風險、系統整合風險、合約管理及政治風險。
吳斯懷示警,重點是被低估的國造潛艦成本風險,依據海軍的經驗,潛艦的使用壽期將長達40年,所以成本考量必須涵蓋整個壽期成本,即獲得成本加上40年壽期的維持成本,這部分往往被忽略低估,卻早已被有心人給盯上。
吳斯懷進一步指出,首艘國造潛艦構型的裝備性能,恐不足以面對未來40年的敵情威脅,無法形成「有效戰力」,真正的「國防自主」需要「軟硬兼顧」,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設計研發能量,否則只是勞民傷財,只有少數人獲利,對國軍的建軍不但無益,且將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吳斯懷也質疑,他樂見「海鯤艦」命名下水,邁向下一個節點,但「海鯤號」否已出乾塢?沒有出乾塢如何稱之「下水」?國防部絕不可為了政治、為了大內宣,迫於上級的壓力,疏忽對程序節點的管制,趕工而忽略應注意的細節與程序、忽視對品質的要求,否則欲速則不達,不但得不償失,安全與品質的風險更將大大提高。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