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掛牌,目前僅在「碳諮詢」的階段,碳權交易辦法仍在研議,對此,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表示,國內碳權交易部分,需待環境部訂定子法後上路,按照目前進度,相關辦法可能會在10月前後預告,並收集各界意見,希望在明年上半年成行。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成立,台灣將進入「碳有價」時代,而碳交所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3大項,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為主,國內碳權交易部分,需待環境部訂定子法後上路,按照目前進度,碳權交易辦法可能會在10月前後預告,希望在明年上半年成行;國外碳權交易最快在今年底前掛牌。

對此,主管機關氣候變遷署表示,目前與碳權有關的規範,像是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等都還在研議階段,由於真正會進行碳權交易都是有需求的企業,由於碳權是永久有效,因此有些國家會透過制度加以限制,像是歐盟是以分期的計畫劃分碳權,必須要在規定年限之後才是有效碳權,避免「老碳」的問題。

而目前的想法是台灣碳交易買賣1次為限,不能買來後再轉賣,碳權交易並不是以外界所想像的金融商品,至於買國外的碳權是否能抵國內的法規要求目前還在討論階段,現在初步想法,除了會限定比例外,也要求「高品質」碳權,然而何謂高品質碳權,國際間也有不同標準,國內也正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