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9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而市場出現「碧桂園」無力支付2250萬美元的美元債、股票恢復交易的「融創中國」「恆大物業」「恆大汽車」股價也跌到零頭、剛剛完成增資的「雅居樂」,股價從17.84跌到0.99等警訊。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以「樹倒可能壓垮龍王廟」示警,認為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很快會撞擊金融體系。

謝金河指出,中國房地產股全面崩跌景象,最近蔓延到香港,李嘉誠系統的房地產集團率先砍價七成求售,已經掀開冰山一角,接下來香港貴不可攀的房市會開始鬆動,過去股價在高檔的九龍倉、新世界、新鴻基地產、恆基地產,很多股價已經腰斬。謝金河點名「恆大」、「碧桂園」,指一個集團債務超過2兆人民幣,這已經是「債可敵國」的景象。謝金河表示,「碧桂園」創辦人楊國強父女都當過首富,如今卻無力還債;理論上,這些公司早應破產清算,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特殊體制下,「這些公司該倒卻不能倒」。

謝金河斷言,「最後一定由銀行承擔」,銀行不良資產比率一定快速升高。並直接給出中國四大國營銀行不良放款率數據:中國銀行7.23%、工商銀行6.14%、農業銀行5.48%、建設銀行4.36%;直言「銀行的逾放比正快速上升,銀行及壽險公司股價下跌」,幾乎重演台灣1997、1998年房地產崩盤往事,供過於求的房市及建商利用槓桿原理玩金融操作,一旦房屋銷售不如預期也面臨財務危機。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7月CPI與去年同期相較下降0.3%,從6月的持平轉降,市場議論通縮風險增恐影響投資與生產,令失業率上升及出現經濟衰退。影響所及,在銷售面,可能包括推遲購屋、換屋的重大開銷,甚至影響已購買房產族群繳納貸款;在建造過程,則可能墊高營建成本。惡性循環下將可能造成房產業如骨牌傾倒。所以,謝金河說: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惡耗災難頻傳,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直言「中國房地產業的危機很快會撞擊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