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後,現在德國似乎也跟上了。德國政府13日公布第一份「中國戰略報告,長達64頁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改變,柏林對北京的政策也必須有所調整。對此,我駐德代表謝志偉14日上午在臉書表示,德國從「中國政策」轉為「對中策略」,可能代表著「德國:台海有事,德國有事」。

德國在報告中雖然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卻希望擴大與台灣的密切關係,提到台灣多達13次,更強調台灣安全對區域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台海現狀的改變,只能在雙方同意下並透過和平的方式進行,而德國也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謝志偉指出,德方特別選在7月13日,劉曉波逝世6周年紀念日公布該份「中國戰略」報告,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無論如何,德國認為中國變了,「德國也應改變其與中國交往的方式」。

「政策」是中性概念,但「策略」或「戰略」絕對是具有批判性的,謝志偉解析,光以「Strategie」這個字來看,在古羅馬時代指的就是「將軍之各種作為(以贏得戰爭)」,便知德國即便不能全面脫鈎中國,至少也是「鬆鈎」或「降低風險」(derisking)。

謝志偉表示,報告裡提到台灣達13次之多,可見作為一個既被重視又受威脅的民主台灣,其角色十分重要;而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稱「台海是全球經濟生命線」,因此,「此處發生什麼事,不可能跟德國無關係」,其實意指「台灣有事,與德國有關」,令人聯想到「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對德國的表態十分感謝。

不過,謝志偉還是提醒德國,終究必須看到台灣的多重關鍵角色,並把台灣視為是具有完整、同等價值的夥伴,才是面對中國所應該採取的「去風險」的最佳作為。

因為,「要組成印太戰略聯盟對抗專霸中國的球隊,台灣是不可或缺的最佳守門員」。謝志偉以球賽比喻,要贏球,就不能空有兩根門柱而少了守門員!他向德國媒體表示,現在,「台灣議題」不能老掛在「中國」之下,可以慢慢開始思考如何擬定「台灣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