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立院緊急救治司法癱瘓」!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天緊急在臉書發出呼籲,表示上午將偕同由他出資的「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包括林佳和教授、陳為祥律師等成員,在立法院餐廳召開記者會,正式提出修法說帖,籲請立法院緊急救治司法癱瘓。

曹興誠在臉書表示,要求司法改革,是台灣社會不停的吶喊;而司法改革進度緩慢,也是人民的傷痛和無奈。過去談司改,大眾的重點比較關注司法體系品質的提升,但現在司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血管嚴重堵塞」──司法體系處理案件遲緩異常,幾近癱瘓。

關切司改進度的曹興誠以高速公路嚴重塞車比喻,指出台灣今天的司法,也是嚴重塞車,形同癱瘓,形同徒有司法機構,卻無司法。因為目前台灣的檢察官,每人每年承辦案件超過900件,一看就知道不堪負荷。

今年上半年,已經有32名檢察官出走,結果基層檢察官還要承辦「打詐行動綱領1.5版」,雪上加霜。

喻司法手術做心血管繞道

因此「台灣公民人權聯盟」認為,目前台灣司法血管堵塞,已接近休克,應緊急做「心血管繞道手術」──仿效其他民主國家,刑事案件主要交由警察偵辦,再移請檢察官決定是否起訴並負責法庭攻防。兩者分工合作,避免職權重疊,就可合理配置司法資源,刑事案件的處理效率將可立即改善。

檢察官在一審敗訴後,現行體制容許檢察官不需任何理由,即可上訴,曹興誠認為,此現象極不合理,建議應該規定,檢察官一審敗訴以後,除非有重大理由,否則不得上訴,以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

過去大眾都寄望於司法院或行政院進行司法改革,但曹興誠表示,其實改革的主戰場應該在立法院,先求法律合理、跟得上時代,才能期待行政和司法有所進步。台灣已經進入主權在民的時代,不該再期待上對下的德政,而應該主動承擔公民的責任,團結起來,成為司法改革的發動機。

曹興誠出資協助成立「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目的是示範民主國家的公民,在享有權利與自由的同時,應該主動出錢出力來改善自己的國家,不能總是期望有「明君」來領導,總是建議別人去做事而自己袖手旁觀,那樣可能陷入威權統治,反而失去民主和自由。

「民主時代,我們不用去爭奪總統權位,就可以去做總統的事情」,曹興誠表示,這才叫「主權在民」。他呼籲關心司法的立委,洞察司法癱瘓的危機,從速完成必要的修法,讓台灣有法治,讓社會有正義,讓民眾感到國家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