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連假的開始,不少人會大啖各類粽子營養師李婉萍表,粽子雖然好吃,但容易讓人血糖吃出問題。她分析,一般人吃粽子常有2個迷思,並提供2大技巧讓民眾可以放心吃。

李婉萍表示,多數人對粽子有2大迷思,包括:

1. 甜粽體積小,比鹹粽還健康。

2. 南部粽用水煮、素粽比較不油,熱量較低。

李婉萍表示,事實上沒有肥肉和油拌炒的甜粽,是會加入不少豬油或沙拉油攪拌;而餡料裡的糖份,也會在體內轉化為三酸甘油酯,本身有高血脂症的人一定要把握適量的原則。

李婉萍說明,她經常碰到病人認為甜粽體積小,不知不覺便吃下兩三顆的情況,這樣一來在相同重量下,和一顆體積相當的鹹粽相比,其油脂和熱量並不會比較低! 她也透露,諮詢常見的迷思就是「水煮南部粽、素粽比較不油、熱量更低」事實上鹹粽多數的配料還是都會用油先炒過,素粽使用的素肉、素火腿、栗子、花生等,也有澱粉及油脂含量較高的問題。因此,重點是在於食用份量,粽子越大相對熱量也越高,大顆和小顆肉粽的甚至會差距200大卡(超過半碗飯);除非是自己包粽子刻意減少用油或改變材料,否則一般市售無論甜鹹粽或水煮粽、北部粽等各式粽子,同等重量下差異並不大。

基於上述2大迷思,李婉萍吃粽2大技巧:

1. 一次一顆,取代正餐

她說明,粽子是糯米製品,已經包含了澱粉、油脂及配料,基本上熱量都已超過一碗白米飯,要視為正餐、取代米飯,也就是主食代換的概念,且重量最好不超過250公克,不管鹹粽甜粽都需合併算入。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或有消化不良者,建議避免餐餐吃粽、一天1顆粽子較合適。

2. 換個順序吃,提升飽足不怕胖

因為口感香甜軟糯易入口,缺乏咀嚼感,加上沒有纖維質,導致單吃一個粽子往往都不夠飽,不小心又吃了第二顆或其他東西,這才造成熱量爆表。

李婉萍表示,若搭配豆腐豆乾等植物性蛋白質、足量蔬菜,以及現在當季的絲瓜湯、竹筍湯或冬瓜湯,營養均衡又有飽足感!飲食不妨依照「先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澱粉(粽子)」的順序,也可再餐後選擇同時含有膳食纖維和消化酵素的鳳梨、木瓜、奇異果等水果,幫助消化,一般粽子鈉含量較高的問題,也可以藉由蔬菜和水果富含的鉀離子加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