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網漁業「無差別」捕撈,嚴重破壞海洋生物繁殖與環境,動保團體今天(16日)下午赴行政院,在大門口前倒出兩箱死魚,展示魚網所捕撈的各種大小魚類,同時要求農委會漁業署制定更嚴格、有效的「拖網漁業管理規範」,優先推動「底拖網」退場政策與輔導機制。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下午在行政院大門口前召開記者會,同時「倒魚」陳情,展示底拖網漁業「大小通吃」與「無差別」捕撈,嚴重傷害海洋生物多樣性。
據漁業署統計,截至2021年,全台共有1324艘拖網,長年於台灣西南、東北角沿海一代作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說,過去拖網漁業在漁業資源尚稱充足時,日漁獲量最高可達數10萬噸,但在長年無差別「大小通吃」的捕撈下,已嚴重導致資源枯竭,近幾年平均年漁獲量約在2萬噸左右,占沿近海漁獲總量13%。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拖網漁業依據作業水層深淺,又分為表層、中層、底層拖網,但不論何種拖網,捕撈對象都沒有選擇性,不分目標物種,通通一網打盡;此外,網具會對海洋底棲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包含礁石、砂質海床下方的生物都難以倖免。
陳玉敏直言,底拖網漁法不僅無差別、大小通吃,所經之處海床被剷平,嚴重破壞海洋生物繁殖、產卵與棲息的環境,且底拖漁船通常會在同一處漁場拖好幾次,等到海床被夷為平地、無魚可捕時,就放棄該漁場尋找下一個海域,是破壞性最大的漁法之一。
陳玉敏批評,協會走訪漁港調查下雜魚的收購,1公斤約莫3至12塊錢,而後再賣給飼料加工廠,一桶下雜魚的魚種可多達數百種,9成9都是來不及長大的小魚,如此不折不扣的資源濫用,嚴重違反飲食倫理與食物正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頂著大雨,在行政院門口前倒魚陳情。 圖:陳佩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