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比例將於今(2023)年跌至 50% 以下,刷新 10 年來最低的紀錄。該筆數據顯示美國試圖將供應鏈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
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的年度回流指數反映,美國從亞洲低成本國家進口的商品中,中國的佔比從 2013 年的近 70%,下滑至去(2022)年的 50.7%。分析師范登博舍(Patrick Van den Bossche)更表示 :「到 2023 年底,在美國從不包括日本和韓國的低成本亞洲國家進口商品份額中,中國商品肯定會下降到 50% 以下。」
該數據也指出,中國近年來的出口量呈現下降的趨勢。不過,美國從越南、印度、臺灣和馬來西亞的進口比例卻逐年增加。值得一提,美國向越南進口的數額更在過去 5 年間增加 1 倍、10 年內上漲 3 倍。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今年 3 月的報告分析,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加、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人權爭議等不穩定因素,導致外國公司逐漸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轉向進口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的產品。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2019 年的研究報告,美國向中國進口的 719 種產品中,有近 95%(681種)的可由其他亞洲國家提供,剩餘的 5%(38種)則主要為化學品和相關商品。而如今這些化學品亦能被他國取代,中國製造的優勢逐漸退去。
美國試圖將供應鏈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 圖:翻攝自Twitter(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