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白宮學者」的古德溫(Doris K. Goodwin)在隨側詹森總統任內多年後寫了一本題為《危機領導:在體現品格與價值的時代》(Leadership: In Turbulent Time),結合自身的經驗與龐大的史料考證,在針對林肯、老羅斯福、小羅斯福與詹森四位分別撰寫過專著以後,轉以總統領導力為核心,比較分析了美國的四位總統。她認為一個總統的偉大,並非單純仰賴自身過人的能力與面對挫折的能力,在存亡危急之秋之際所形塑的領導機會,以及總統展現的回應能力,才是一位總統歷史評價真正的來源。易言之,當機會來臨時,總統必須做好迎接的準備,倘若領導者的才能與行事風格適用於所處的時代,多數可以使國家安渡危關;倘若相反,將使國家走向危殆之途。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總統的職權最重要的是外交、國防、兩岸事務,競選總統大位者,除了應該能夠凝聚國人同舟共濟,也必須在關乎國家安危的涉外關係上提出自己的主張。日前宣佈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候選人的侯友宜表示當前台灣的國際局勢是「兵兇戰危」,顯見即使作為藍營的侯選人,侯亦同意國家安全乃當前政局重中之重。然而,正當大眾期待侯氏面對當前的安全困境提出解方之際,侯友宜完全不準備提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以空洞的口號來進行應對。

缺乏作為總統的準備與價值

侯友宜並非不理解到他可能得到的領導機會將是嚴苛無比的國際局勢,真實的答案,可能在於侯長期的官僚經驗養成的一種謀定而後動的官僚主義心態,這種心態在冷戰時期由軍警轉任文職的政治人物甚為常見,他們厭惡民主體制中民選政客的目光短淺與利益交換,也不信守議會民主的程序正義,他們信奉的是鐵的意志與最終結果。

侯的作風與這樣的官僚主義若合符節,低調穩健使他在政壇上平步青雲,沈著應對使他連獲選舉上的勝利,他草根氣息的親和力卸除了技術官僚難以親近的高傲,侯在市長表現長獲得高度肯定其來有自。然而,正因為此,侯友宜早有角逐總統大位之規畫,但他卻遲遲不在兩岸、外交、國防等重大議題表態。即使即將獲得提名的前夕面對市議員「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質詢,侯仍然傲慢地以虛問實答的方式回應。

侯官僚主義的作風在地方層級暢行無阻,只是這樣的表現上升至國政層級,侯無法把話講清楚,說明白,逃避挑戰性詰問的慣習,將使社會大眾對他是否適任總統產生疑問。

缺乏明晰的外交兩岸主張

2021 年 4 月分的《經濟學人》雜誌即以「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為標題報導台灣局勢,今年 4 月《紐約時報》報導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的外交努力以「走鋼索」形容台灣在美中安全競爭中面臨的困境,在本月(五月) 20 日剛結束的G 7 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重申台灣的穩定和平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顯見當前台海安全議題已成國際問題。

然而自四月以來解放軍持續在台海聯合軍演,以及中國東方航空飛往香港途中逕自改道飛越金門上空,再再說明中國企圖透過軟土深崛的手段消融海峽中線的默契,轉而以軍民載具的穿越來累積台灣海峽作為中國內海航道的事實。

面對此一情勢,侯友宜闡述攸關國家前途的大政也不脫「侯侯做代誌」的口號式回應,他提出的「杯水論」國防安全論述讓聽者滿頭霧水,兩岸關係的論述了無新意,這些投中間選民之所好的空洞論述,完全無法說明侯自身立場與國民黨主流立場的歧異,侯強調的「強化自我防衛」是否支持國民黨的反軍購,他反對一國兩制是否支持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倘若侯無法解釋這些歧異,國人士也很難相信侯所提的政治主張。

缺乏誠信與治理能力

侯友宜在外交兩岸主張上的空白並非其執政風格的特例,在市政問題上卻有兩樣明顯缺失,在原住民政策方面侯市府幾無亮眼作為,在強調多元價值的今日,侯市府的族群施政顯有偏差;而侯自身誇口的治安,莫說在 2023 年 1 - 3 月的新北市刑案為全國最多,在遠見雜誌近三年的評比中,新北警政治安的滿意度排名也由 2020 年的第 9 掉到 2022 年的第 17 ,顯見新北市民對於治安惡化的切身感受。

侯友宜在選前信誓旦旦「專心市政」,結果在國民黨的總統提名過程扭捏作態,並要新北市議會將市政總質詢提前至 4 月 27 日以護航他選總統。在議會民主中,程序正義並非侷限於條文,也在其精神;果不其然,侯在接受國民黨提名為總統侯選人以後,「落跑市長」的指責立即出現,侯的市政表現不但無法轉化為競逐大位的資產,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

綜而言之,侯友宜的一言一行在成為總統候選人以後勢必被放大檢驗,在國家層級上,侯缺乏足夠的準備與視野;在外交兩岸上,侯缺乏清楚的國家定位;在內政治理上,侯的專業能力與誠信也受到質疑,侯如果要展現一個適格國家元首候選人的特質,實有必要說得更清楚,講得更明白,停止一再口號唬弄,端出真正的牛肉。

作者: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向前總統馬英九「請益」。   圖:翻攝侯友宜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