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初台灣首富郭台銘突然開始力爭國民黨提名他參選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在他聲勢逐漸高漲之際,主席朱立倫突然快馬加鞭徵召工作,並於5月17日下午中常會中宣布由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參選。儘管長期以來面對各界批評他在外交國防議題缺乏經驗,但侯市長本於市長工作自然不需著力這些重要論述。不過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特別是當前國際局勢因烏克蘭戰爭、疫情結束與美中競爭而變得複雜詭譎,總統所主掌的國防安全外交事務變得異常重要,不能只是任由國安會、國防部以及外交部等權責單位片面決定,想要回復到馬政府時代兩岸和樂融融的時光,局勢並不操之在台灣手上。

原因在於今日的兩岸關係已經不再是馬前總統時代所處的國際體系格局,美中兩國由合作夥伴轉為系統性的競爭對手,更結合民主國家共同圍堵中國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今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日本廣島舉辦峰會後聯合公報的主張:「我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它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G7成員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包括明確的一個中國政策。」相較於去年G7的聯合聲明未提到中國與台灣,今年不僅指名中國扭曲全球經濟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也在人權、東海與南海、香港與破壞民主制度的完整性等議題上呼籲中國應進行改善。很明顯的,兩岸問題不再是美中關係的延伸,而是成為工業大國共同關切的世界繁榮與和平的基石。

中共對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否定是清楚而明確的,從今年習近平在今年3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明確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這就跟侯友宜的杯子論產生了衝突。侯主張中華民國就像是杯子,台灣是水,都是一個共生體,有責任守護中華民國,否則杯破水覆就不好了。簡言之,沒有中華民國,台灣也不復存在,對照於習的講話,中共從來不承認中華民國對台澎金馬的主權,很明顯問題是,侯友宜要怎麼守護中華民國台灣?當習主張一個中國原則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時,未來的總統如何說不?

侯認為分裂的台灣阻礙發展,造成國家競爭力衰弱,甚至陷入危機存亡。言下之意,未來他的勝選,台灣就不會再分裂,競爭力會進步而沒有存亡的問題。台灣國家認同分裂雖然已久,但是根據政大選研中心2022年12月公布的研究,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高達60.8%,認為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的也有32.9 %,僅有2.7%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明確的顯示台灣認同並沒有分裂,而且高度的對台灣有認同感。在看台灣的經濟GDP超越南韓,貿易對中國享有高額盈餘,半導體產業在世界執牛耳地位,很難說台灣陷入危機存亡問題。很顯然的,侯市長對台灣現狀的描繪符合中國對台灣的描繪,而非G7對台灣的看法。

事實上,中國對台政策的作法與對其他自由民主國家的作法如出一轍,就是分而治之。當民進黨執政時,就斷絕官方往來,但在國民黨執政時就進行全面交流,這種因政黨輪替固然有承認九二共識與否的因素,但更多出自於對於民進黨政府深惡痛絕的態度。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民進黨是透過民意洗禮而能執政,自然代表台灣過半的民意,制裁特定產業或是奪取一個又一個的邦交國,只能顯現出中國無法容忍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刻意打破杯子的是中共而非執政黨。

回顧在2021年12月的四大公投藍綠對重大公共政策進行攻防時,除了公投綁大選屬於對執政黨的施政掣肘外,剩下三案代表台灣的能源路線與對美貿易主軸的競爭,侯市長在臉書刊登了以歲月靜好的絕妙好文,希望波瀾過後,台灣能回復平靜。然而,當世界主要工業大國都把中國視為風險的來源,台灣能夠僅靠著閉上眼睛,蓋起耳朵,只要反台獨反一國兩制,然後台灣就能拒美中競爭於千里之外,獨善其身的歲月靜好,顯然對於險峻的國際局勢昧於理解。台灣民眾固然期待兩岸關係趨向和緩,但是把頭埋在沙子裡自以為能夠置身事外於外在環境的變化與威脅,在曠日廢時的烏克蘭戰爭下,顯得天真與浪漫。有前提的和平無法長久,因為前提隨時會改變,幻想屈從一個中國可以換來和平,更顯得對於為什麼中共千方百計要取得台灣的戰略一無所知。

文:林子立(東海大學副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