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法定會期為每年2月至5月底、9月至12月底,國民黨團日前通過決議將今年延長至7月底,民眾黨又再通過提案,將會期延長至8月31日,已成為立院史上最長會期。然而,延會是有必要法案必須處理,但已連續多次院會會議僅開不到半小時散會,今(29)日院會更僅開16分鐘散會。
民眾黨團在6月13日提案將會期延長至8月31日,立法院長韓國瑜裁示逕付二讀並交付黨團協商。而在協商時,民進黨團質疑延會是將司法保護傘撐好撐滿,朝野未達成共識。最終於院會在藍白多數下通過延長會期。
精選報導:「232條款的衝擊可能更甚於關稅」 謝金河籲政府適當揭露一些資訊
立法院進今日院會僅處理上週五院會朝野共識的「討論事項」,其中包含「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災損補助應從寬、從速、從優」、「台美關稅評估專案報告」、「主計總處應立即將補助款撥付」、「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專案報告」、「將柯建銘委員送交紀律委員會」、「對行政院長提出譴責案」7項公決案。
另外,還有「資通安全管理法修正草案」、「預算法增訂草案」、「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報告案」、「選罷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國發基金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書」。
不論是公決案,或是法律修正案或報告等,討論事項共13案全部仍待黨團協商,今日院會沒有三讀或通過任何議案、法案,會議時間一共從會議主席江啟臣宣布開會,到會議結束僅花了1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