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大罷免投票對公民團體和民進黨而言是全面收黑,零席被罷免,藍委全部過關,連同停職中的高虹安也安然無恙。這樣的結果讓公民團體及綠營支持者難以承受,但仍然有民主風度接受投票結果。在大挫敗當晚,民進黨率先說這不是政黨對決,而是公民團體對上大鯨魚,如果是這樣,那今天黨秘書長林右昌請辭,強調他承擔一切責任,又是為哪樁?無疑的,這場大罷免挫敗比2018民進黨縣市長大敗還慘烈,民進黨如何挺過第二波罷免案甚或因應明年縣市長甚或2028總統選舉,前途可謂之兇險。
事實上,如果從選民結構來看,的確要這些藍委勝選的選區,將原任立委罷掉,本來就不容易,尤其從開票結果來看,民進黨基本盤根本未開出,如果以這次罷免選票對照先前民進黨立委在該區的得票數,差距從1萬多票到3萬多票都有,可見民進黨組織系統幾乎是紋風不動,說句笑話,的確與民進黨無關,因為連當側翼都失職。
全站首選:黃國昌驚爆「全聯」也做軍服!決標87億元、竟比預算書還高
光從國民黨動員所有縣市長聯袂輪番上陣協助被罷立委車掃,比起公民團體的政治素人的確擴散力較強,尤其是當地縣市長的行政資源,組織系統,包括雙北、桃園及台中等縣市的能量,絕對不容小覷。
反觀民進黨躲在公民團體後面,連最後一場在凱道舉辦的造勢活動,都是公民團體在撐場面,僅看到民進黨桃園、雙北議員動員支持者到場奧援,立委連一面旗幟都沒見著。
有人直言,民進黨在大罷免活動中,是以「猶抱琵琶半遮面、半推半就」的狀態前進,既不願承認背後出力,也不願站到台前來,最後結果就變成0席的慘狀,此刻難道就與民進黨無關了嗎?民進黨從一開始就戰略錯誤,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喊得聲嘶力竭,黨中央也有動的狀態,但沒有全力以赴,這與國民黨拚命衝刺,兩者當然有差。

這次憂心台灣被中國併吞,值得肯定的是,許多年輕世代投入這場歷時1年2個月的罷免行動,從第一階段走到第三階段,展現台灣民主社會的韌性與希望。雖未能撼動地方派系與既有政治結構,但他們的行動本身,已為未來民主深化種下種子。
民進黨如何面對下一步,林右昌請辭黨秘書長,內閣是否改組及賴清德是否辭去黨主席職務,專心處理國政,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傳聞,今天相關人等均無公開行程,或許避開媒體的逼問,或許討論因應民進黨該如何面對未來。
事實上,大家把這次罷免案,視為兼任黨主席賴清德總統的期中考,應該也不為過。未來藍白兩黨合作,尤其是2028總統選舉,從台中市長盧秀燕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聯合拍攝電視廣告宣傳反罷免,就可窺探「盧黃搭檔」競逐2028總統大選隱然成型,的確是有想像空間。
從此態勢預估,藍白在2026縣市長與六都議員提名上合作機會大增,勢將壓縮民進黨空間,重創其基層布局。民進黨此刻若無法重新校訂改革戰略與民意對話,恐將在未來選舉中節節敗退。
因此,賴清德應主動展開跨黨派協商,尋求國會運作的最大共識,來穩住政局。罷免未果的立委,也歷經選區罷免的洗禮,朝野皆應從中汲取教訓,理解民主的真諦。
國會的穩定、政府的效能,才是人民真正關心的核心。民進黨若仍沉浸於責任切割與選戰算計,則不僅對不起年輕人,也將逐漸失去社會期待。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 圖:民進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