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於2022年2月24日的俄烏戰爭已然成為一場拖棚歹戲,俄羅斯模糊的戰略目標和時勢塑造的烏克蘭英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展現的靭性,使得原本以為會是閃電結束的一場戰事,持續了一年多;從烏克蘭和俄羅斯國力結構和烏克蘭主要盟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尋求連任等國際情勢來看,除非俄羅斯「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用核武、美國打破原先「自限紅線」投入遠距攻擊武器或參戰,否則未來俄烏雙方都不太可能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未來很可能會演變成僵局。

俄國入侵烏克蘭,車臣也出兵相助。數名車臣士兵在利西昌斯克被摧毀的行政大樓前揮舞蘇俄國旗。 圖:翻攝自推特

如何定義勝利?

自俄羅斯發起所謂「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軍事目標一直模糊不清。行動初期,俄軍雖然屢次出現諸出「一字長蛇陣」不合常理的軍事動態,但無可否認,兵力一度推進到基輔郊區,當時普丁(Vladimir Putin)演講充滿「烏克蘭即將投降」的信心;但隨著從基輔地區撤軍到2022年秋季,俄羅斯目標變成「解放頓巴斯」,領土擴展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邊界;另一條戰線,打通赫爾松和扎波羅熱連接克里米亞的陸路走廊。嚴格地說,目前俄軍似乎正努力維持烏南所謂「公投」後,在那些所謂獨立共和國的勢力,但先不說還在努力預防烏克蘭的所謂「春季大反攻」,就算烏克蘭這時放棄對烏南的所有權利,讓俄羅斯獲得烏克蘭的4個州和1條通往克里米亞的走廊,但戰爭已經證實俄羅斯能源出口的財富基礎已經崩潰、俄羅斯軍隊結構、武器系統、軍事科技都暴露相當的弱點,相較於戰爭的政治和經濟損失,俄羅斯連「慘勝」二字都談不上。

被迫應對武裝入侵的烏克蘭,早期目標就是領士不被佔領,但即使多數親美媒體渲染「蛇島勇士」、「基輔幽靈」有多勇猛頑強,但烏東、烏南4個州還是被形式上做完獨立公投。而隨著大量西方武器的湧入,基輔當局對勝利的理解,「推進」到恢復1991年時的版圖,也就是經由軍事力量奪回克里米亞,這等於排除烏克蘭在領土上讓步使和平談判成形的可能。但客觀地現實來看,烏克蘭靠著美國、北約等盟國給予大量的武器,「頂」住了俄羅斯的入侵,在強大的國際壓力和外交斡旋下,勉強維持農產經濟;但如果要全面恢復烏克蘭領土,美國和北約應該要在投入多少援助?在支持烏克蘭的同時,美國、北約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這些目標並不完全與基輔的目標一致。如果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沒有持續有力的軍事援助,烏克蘭將無法獲得所需的裝備和彈藥,顯示在烏克蘭對西方依賴形成的「操之於人」勝利可能性,存在一定的難度。

俄烏戰爭延燒至今,造成許多天人永隔或被迫與親人分離的悲劇。(圖為烏克蘭難民示意圖)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眾所皆知,這場戰爭的結束與否,不會是澤連斯基或普丁說話算話,而是北約、美國。烏克蘭到今天仍然心心念念要加入北約、歐盟;但北約始終擔心,如果莫斯科面臨迫在眉睫的失敗(包括北約接納烏克蘭成為會員國),俄羅斯可能會襲擊向烏克蘭提供物資的東歐北約基地,將衝突擴大到烏克蘭以外;而整個歐洲國家除了面對烏克蘭戰事,數十萬、數百萬難民湧入影響經濟外,還有來自地中海另一端的北非,和可能俄羅斯的「武器化」難民潮,從波蘭與芬蘭在邊界興建鐵刺網圍籬或圍牆,以防堵非法移民越境,與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形成諷刺對比可以看出端倪。所以北約在俄烏戰事的勝利定義會是什麼?至於美國,地理位置使得他沒有接收難民的問題,他唯一可能接受的是擁有資產、高級知識份子,這類「有價值」的政治受難者;美國唯一可能擔心的是吞不下敗果的俄羅斯將世界帶到核戰爭邊緣,但手握世界最強核武力量的美國,停留在相互報復的核威懾想法,似乎也深信來自普丁和俄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或明或暗的核威脅不會成真;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如何定義俄烏戰爭的「勝利」,恐怕比不上再等等看的「政治利益」,在拜登宣布2024年將尋求連任之後,這投資許久的「政治籌碼」更顯得有價值。

美國總統拜登在俄烏戰爭週年前夕訪問基輔,擁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達支持。 圖 : 翻攝自韋維大觀

結果:歹戲拖棚的戰爭僵局

打了一年多的戰爭明顯曝露俄羅斯軍隊結構、武器系統、軍事科技的弱點。陸戰方面,廣大的平原地形,使裝甲、坦克、火砲成為決勝的關鍵;但從2022秋季起,俄軍就顯露出「彈藥不足」的窘境,無法與擁有西方國家援助的烏克蘭進行數量比較,顯示俄國發起軍事行動前缺乏長時間的規劃、儲備。海戰方面,俄軍的陸戰隊向來不是強項,靠的是艦砲、艦射導彈、潛射導彈對特定目標的摧毀,而在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不開雷達被擊沉後,俄國海軍愈撤愈遠,將黑海「拱手讓出」;莫斯科唯一沒有充分利用的資源是空軍,俄羅斯空軍仍有數百架現代飛機,但忌憚烏克蘭擁有西方國家各式防空系統,俄羅斯一直不願將戰機暴露在烏克蘭導彈系統射程內;整場戰事很少看到莫斯科使用戰機,而這反而成為俄羅斯可能扭轉戰局的「王牌」,但遲遲不肯投入的狀況,讓俄羅斯進一步削弱自己,讓烏克蘭有更健全防空體系、反攻的機會。俄羅斯的確在「潛在兵源」領域比烏克蘭享有不可否認的資源優勢,即俄羅斯很有可能進行新一輪動員,但一支軍隊不僅需要士兵,還需要訓練有素的軍官、足夠的生產能力來供應裝備和彈藥、還需要足以維繫的資金。而這些就是無法保證克里姆林宮獲勝,但讓戰爭持續陷入僵局的關鍵。

烏克蘭的問題顯而易見,幾乎所有武器、彈藥都源於國外的援助。無法「自主」形成空優,地面任何戰果都可能在一夕翻盤;靠著拼裝的防空系統,永遠「掛一漏萬」地承受無人機、導彈的破壞。這種僵局或許不是基輔樂見的,但也是無力打破的。烏克蘭的春季反攻,預期將結合對俄軍後勤中心和倉庫進行遠程打擊,使俄羅斯軍隊陷入絕境;及使用西方裝備武裝的機械化編隊,深入前線打進俄軍縱深2個戰略的實現。但要能有效反攻,則取決於北約和美國是否要冒著激怒莫斯科而讓戰事失控的風險,讓烏克蘭獲得高精度遠程火砲系統、先進戰機。在此之前,筆者認為戰爭僵局就是繼續歹戲拖棚。

俄烏戰爭已開打一年多,短期內看不到和平曙光。 圖/取自facebook.com/GeneralStaff.ua

實現和平的可能

目前看來,俄烏目前都沒有打破戰爭僵局的能力與想法。但戰爭在「2024年結束前」結束仍有一線希望,原因有二:一、任何一方嚴重耗盡資源,失敗的一方都將被迫經由讓步或投降來尋求和平;現況看來,俄國可能是嚴重耗盡資源的一方,以一己之力面對北約和美國合力,「明顯的不對稱」或許可以打破僵局,從而結束消耗戰。但不可忽略出現「困獸之鬥」,動用毀滅性武器「兩敗俱傷」的可能。二、美國第60次總統選舉,將在2024年11月舉行,在此之前如果俄烏任一方沒有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那麼有能力讓雙方停火、坐下來談的總統候選人,將獲得無比榮耀的光環,可以預期誰都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而「仰人鼻息」的烏克蘭就只是談判桌上的傀儡,能接受什麼或會接受什麼,就看誰當選了,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