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每天工時多達 12 小時,除了教學本業,還得額外做心理評量工作,面對修法訴求脫鉤減輕負擔,教育部至今不願妥協,血汗教師困境怎解?

暌違 14 年,關乎特教品質和師生權益的《特殊教育法》,再度大翻修。原本修法聚焦在保障特教學生和幼兒學習權益,但特教老師面對長久以來經費不足、師生比過高、心理評量工作負擔沉重等困境,集體發出怒吼,反成為關注焦點,凸顯長期被忽視的特教血汗問題更加迫切待解。

4 月 6 日,立法院一場《特教法》修法公聽會上,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用一張時間配置圖,呈現特教老師的一天。圖中清楚可見,即使是在非評鑑時期,特教師光是日常教學、備課、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參與校內會議和行政事務等,每日工時就高達 12 小時。

近年少子化趨勢下,就學人數愈來愈少,但令人意外的是,台灣特教生人數卻反倒逆勢成長。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洪儷瑜解釋,我國特教生鑑出率約只有 4%,但進步國家通常為 5 至 7%,除非特教退步,否則未來特教生數量會持續上升。

特教老師訴求與心評脫鉤

據教育部統計,高中以下特教生(含身心障礙類、資賦優異類)人數,從 2018 年的 13.8 萬人,逐年攀升到 2022 年的 15.6 萬人,增加 1.8 萬人。但對照正式編制特教老師人數,近 5 年變化並不大,維持在 1.2 萬人左右;去年特教老師總數一口氣暴增近 3 千人,也是因為多了近兩千名代理老師,並非正式編制顯著提升。

不只緊繃的師生比未見舒緩,教育部投入的經費資源也原地踏步。近 5 年,特教預算雖隨著中央政府總預算擴張而增加,但占教育部整體預算比率,僅低空飛過《特教法》明訂的 4.5% 下限,從未超過 4.7%。

「特教老師太好壓榨,就無所謂了嗎?」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鄭又端直指,經費一定還有撥補空間,問題是,教育部擺明不想減輕特教壓力。

教學工作繁雜、資源不足、人力缺乏……,已成為特教老師的日常,但這還不是血汗工作的全貌,心理評量、特教評鑑等額外負擔,更是壓垮特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謂的心理評量,指的是安置特教生前的鑑定工作,一般會在小學入學或升國中等跨階段時進行,負責心評工作的人員,需在約一個月內,判定學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

在歐美先進國家,心評多由專業心理師或諮商師進行;但在台灣,心評人員普遍由特教老師兼任,對於心評的專業要求,教育部未訂出統一標準,心評人員也不須考取相關專業證照,只須參與地方政府培訓,取得資格。

長久下來,除了特教老師負責心評的適切性受到外界質疑,繁重的心評案量也讓第一線教師難以承受。

(閱讀全文…https://bit.ly/40YpNv1)

本文經《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76期)

00878配息出爐,最後買進日在這天!百萬股民3個理由存股必買:就算在19元高點入場也是賺https://bit.ly/3nhq6U1

目睹父母爭執,她從小拼命唸書阻止家庭分裂!聽話照做背後,可能躲著一個受傷的小孩https://bit.ly/3NwtO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