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黃疸」是為人父母掛心的一件事,通常在出生後的第3天出現,且數值會逐漸增加,在第5天達高峰,第7天後逐漸下降。一般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兩周內會完全消退。但若持續超過兩週以上,都還有黃疸現象,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肝膽疾病。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起推廣「嬰兒大便辨識卡」,呼籲多利用黃金九色卡,及早發現給予嬰兒適切治療。

2022年國際臨床醫學期刊報告指出,台灣與日本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2,歐美國家則是萬分之0.5,其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在每1萬名活產新生兒當中 就有1至2人發生膽道閉鎖,且致病原因尚未查明。照顧嬰兒者可以透過兒童健康手冊「黃金九色卡」,簡單觀察家中寶寶的健康狀況。

首先,將寶寶的大便及「黃金九色卡」同時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由於膽汁為「黃色」或「綠色」,若肝臟分泌的膽汁能順利排出,和大便混合後會呈現出黃色或綠色的大便,亦即編號「7至9號」三種顏色,此為正常的狀況。如果膽汁滯留在肝臟,大便無膽汁混合,會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而編號「1至6號」六種顏色,皆為異常的狀況,務必注意。

嬰兒膽道閉鎖是新生兒的主要肝膽疾病之一,若膽道不通,膽汁則無法排出,累積在肝臟,便會影響肝功能,甚至導致肝硬化,且會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黃疸),大便顏色也會呈現「灰白」或「淡黃色」。因此寶寶應接受黃疸的篩檢,早期發現及早就醫,若確定是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特別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電話: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 抱緊您)】,發現大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由醫師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起推廣「嬰兒大便辨識卡」,呼籲多利用黃金九色卡,及早發現給予嬰兒適切治療。   圖:健康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