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表示,一架美軍MQ-9「死神」(Reaper)無人偵察機14日上午在黑海國際空域執行例行偵察任務時,遭2架俄羅斯Su-27戰機攔截,並發生「撞擊」,美國無人機墜入黑海。華府警告這類挑釁可能導致誤判和衝突升高,莫斯科否認撞機指控。其中似乎疑點重重。

拼湊各方訊息:美軍公開「撞機」事件發生時間是當地時間3月14日上午7時3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撞機地點在克里米亞半島西南方50浬(92.6公里)處,無人機在距離事發處西南方10英里(16.1公里)處墜海。五角大廈宣布的事發經過為MQ-9自羅馬尼亞起飛,在黑海國際空域遭俄軍Su-27戰機攔截,伴飛30分鐘後,其中一架俄機飛到無人機上方傾倒燃料後飛離,第二架俄機打算如法炮製卻發生擦撞,導致無人機螺旋槳受損,美軍選擇讓無人機墜入黑海;第二架Su-27雖有受損,似乎還能運作;美軍公布墜毀的無人機拍下事發經過的40秒影片,畫面顯示,兩架Su-27戰機向美無人機俯衝、噴灑燃料進行騷擾,俄方戰機第二次靠近後,無人機畫面中斷,畫面恢復後,顯示無人機螺旋槳已受損。莫斯科方面反控,墜毀無人機關閉詢答器,在克里米亞半島附近的黑海上空飛行,明顯違反俄方為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劃出的禁區,而且朝著俄羅斯「國界」而來,俄軍才升空應對;俄機並未開火也並未與美軍無人機擦撞,2架Su-27安全返航。

▼美軍公布40秒影片,稱俄戰機兩度接近後,無人機螺旋槳受損

有媒體稱「這是俄烏戰爭一年多以來美俄首度發生直接衝突」。美國國務院急召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托諾夫(Anatoly Antonov),控訴俄方不安全且不專業的攔截行動;安托諾夫似乎也沒有打算示弱,表示莫斯科並不尋求與華府發生衝突,但視美軍無人機的行動為「挑釁」,更嗆聲「如果俄國無人機靠近紐約或舊金山」,反問「美國會怎麼做?」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祕書長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更直接指控:「無人機出現在黑海,『證實』美國直接參與俄烏戰爭」。但美俄雙方目前似乎還保持一定的克制。

美俄現在都在與「時間」競爭,比誰能先打撈到無人機殘骸。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5日表示無人機還未被找回,而且「有可能永遠無法找回」,稱美國將盡最大努力「避免它落入壞人之手」;另有官員指出在無人機墜海前就已經遠端刪除敏感軟體,防止俄羅斯蒐集機密資訊。而俄方已宣布將嘗試打撈無人機殘骸,稱「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夠得到這些無人機殘骸,但我們需要這麼做,我們一定會調查它」。美國有精確定位的優勢,俄國有接近事發點的地利之便,但似乎誰也沒把握可以撈到這架無人機。原因是俄烏戰爭之後,土耳其封閉了通往黑海的海峽通道,非黑海國家軍用艦艇無法進入,美軍只能依靠盟友或租用商船進入打撈;同時傳出俄國黑海艦隊的打撈船已攜帶北約代號「蝸牛」(Helix)的KA-31直升機出港,但必須小心提防交戰中的烏克蘭可能的側擊。

14日發生美軍MQ-9「死神」(Reaper)無人機在黑海上空被俄羅斯Su-27戰鬥機攔截撞擊墜毀事件。 圖:翻攝Telegram(資料照片)

筆者為何認為其中疑點重重?美軍有人、無人偵察機「橫行」全球,說實話不是新聞,所以儘管俄國強調沒有動用機載武器、極力否認有撞機行為,但可以說是經驗豐富的MQ-9不會無緣無故墜毀。現在雙方搶著撈殘骸,除了一方想知道對方知道了些什麼,一方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已知道了什麼之外,「遺體」可能是還原事實的最好證據。美軍的「撞擊說」稱「俄方戰機第二次靠近後,無人機畫面中斷,畫面恢復後,顯示無人機螺旋槳已受損」,但筆者放慢速度看影片,並無法理解所稱受損狀況為何?因此,筆者歸納有3種可能性,包括意外、重演「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及俄有新研發電戰武器。

根據「OSINTdefender」15日推特發文,有美國國防官員不認為Su-27撞落MQ-9「是蓄意的」;並稱有空軍軍官在看過無人機的影片後表示,「俄羅斯飛行員技術看似挺業餘的」。由美方公布影片看來,用「嘴皮勝利法」嘲弄安全返航的Su-27飛行員「業餘」,是否為真?有待思考。但若真是缺乏專業的「業餘」者,那「意外」兩字就是這起事件的最後結案報告!但如果只是這樣,美軍為何要刻意擴大事端,主動發布見諸媒體?想參戰了嗎?所以這個推論有其缺陷。

一段疑似14日MQ-9近距離掠過蘇愷-27的畫面在網路瘋傳,但真實性未獲證實。 圖:翻攝Telegram

作為家喻戶曉的「戰鬥民族」,俄羅斯對於「入侵領海、領空」事件的處理風格一向很強硬。2021年6月23日,英國海軍45型「勇敢級」(Daring class)驅逐艦「捍衛者號(HMS Defender,D36)」,行駛到距離克里米亞半島海岸約19公里處,遭俄軍派出Su-24M戰轟機在航道上連投4彈驅離。《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當時報導:「俄羅斯向北約軍艦發射實彈,強硬驅逐英國驅逐艦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這或許解釋了後來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後來幾乎不惜代價支援烏克蘭的「報復」行動,但也反證俄羅斯的強悍與不懼開戰的民族性。所以對於MQ-9事件,筆者認為另外的2種可能是重演「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或俄有新研發電戰武器。

「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是1987年9月13日北約成員國挪威海軍P-3B反潛機在巴倫支海中立水域對蘇聯軍艦進行空中監視,遭首次曝光的俄軍Su-27戰機,以尾翼劃破P-3B右機翼外側引擎,使該機急墜3000公尺。由於精準地劃破引擎外側蒙皮使其故障,而未造成Su-27尾翼斷裂失能,因此被稱為「巴倫支海手術刀」。這次的事件主角MQ-9,若如同美軍說法「螺旋槳受損」,則令人好奇位於機尾後方的螺旋槳是如何受損?而Su-27是用那個部位使MQ-9螺旋槳損壞,還能安全返航?能做到這種「精密手術」,恐怕不能稱為「業餘」。而既然是要破壞該無人機,為何不乾脆使用機載武器擊落?

俄羅斯Su-27戰鬥機由前蘇聯研製,可以攜帶很多空對空武器,具有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 圖:翻攝俄羅斯國防部官網

第三種可能性是俄軍出現新電戰裝備或MQ-9指揮控制電子傳輸鏈遭破解,得以在不接觸狀況下,癱瘓MQ-9動力系統。所以出現「伴飛30分鐘」這樣的時間差,而不是在第一時間進行警告驅離;和「傾倒燃料」的「聲東擊西」?若俄軍真有此能力,將使美國最為頭痛,未來美軍在全球活動時,都必須提防這種狀況。美俄現在搶著打撈,恐怕為的就是一方想證實是否有效,一方想知道是否真遭破解。

基本上,無論MQ-9墜毀事件是出於俄軍的無意或刻意,從現在兩國接觸狀況來看,擴大爭議、直接衝突的可能性不高。倒是這個事件,可能「啟發」像是伊朗、北韓、中國等國家,如何應對美國或美國同盟國偵察機偵察行動。找個方法把它「弄下來」,這樣的事情或許未來會屢見不鮮。而中國時不時弄個無人機繞飛宮古水道、巴士海峽,日本、台灣、美國是不是也該以敵為師,把它「弄下來」?別老是事後PO張照片說飛哪到哪了,什麼「聯合情監偵掌握」的官話。

3月17日,國防部偵獲共機26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及東南空域15架次)、共艦4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包括3款無人機。 圖/國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