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爭越演越烈,許多烏克蘭女兵出現在戰場上,但裝備供應面卻出現嚴重缺口,導致烏國內的一批志願者開始加班趕工,製作合適這些女兵的制服、軍靴、輕型防彈衣等單兵裝備。不過,此現象也帶出烏克蘭未來將面臨的人口及經濟危機。
據報導,目前記錄在冊的烏克蘭女兵人數已經超過 6 萬人,而女兵需要與男兵不同的裝備和個人物品,但烏克蘭軍方以「女兵激增是一個較新現象」為由,拒絕提供相應的物資。據消息指出,近期招募的烏克蘭女兵們只能穿戴「超大號」的鞋子和頭盔,行動非常不便,有些人選擇穿輕便但並不結實的運動鞋上戰場。 而那些專門為男性設計的防彈背心的重量,幾乎是某些較為瘦弱的女兵體重的一半。
隨著俄烏戰事爆發,烏軍多支精銳部隊幾乎消耗殆盡,該國 16 至 60 歲的男性被大量徵召並上戰場。 與此同時,為填補重大傷亡造成兵力短缺,及持續作戰能力,烏當局開始鼓勵女性參軍,越來越多女性被送往前線。
然而,因為烏克蘭本就後勤吃緊,前線士兵連基本的食品、藥品和彈藥等都成了問題,故基輔方面沒有餘力去關注女兵的裝備問題。
對此,烏克蘭國內自發成立了一個名為「女同胞」的慈善組織,每周定期向前線女兵提供各種物品,除了尺寸合適的軍服、軍靴和輕便的防彈衣外,還包括更暖和的睡袋和護膚面霜等物資,資金則主要來源於其國內民眾捐贈和企業大亨的資助。
不過,當一個國家的大部分「可用男性」都被徵召得差不多,以至於不得不把大量年輕女性送上戰場,不僅意味著該國的兵源出了問題,更會對其國內各領域的生產工作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向戰場送上越多的人,維持經濟運轉的工作力就會越少,當勞動力減少到會對國家經濟乃至戰爭潛力有害的程度時,該國的處境就會十分艱難,戰敗的概率越來越大。
而在烏克蘭大量女性被徵召入伍的同時,政府和軍方高層不提供恰當的個人裝備,此結果也被外界認為 並非不願,而是做不到。
主因在於,該國已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為女性士兵提供適合她們的裝備了,足見烏克蘭政府境況是何等窘迫。 當適齡男性大量戰死,年輕女性也被送往前線後,國家的生育基本盤也將大為受損,不只人口驟降,國家和人種是否還能維持都是個大的問題。
隨戰勢演變劇烈,烏克蘭開始招募女兵上前線征戰。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