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各地政府紛紛推出許多新措施來保護地球環境,不過許多民眾仍然希望做得更多。去年12月在加拿大舉行的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提出「30x30」的目標,意即在2030年,讓30%的地球劃為指定保護區,藉此讓退化的生態系統得以恢復。不過《BBC》指出雖然這項框架被視為一大成就,但實際上依然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去年底通過一項「30x30」保護自然的新計畫,目標在2030年有效保護和管理世界上至少30%的土地、內陸水域、沿海地區和海洋,優先考量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特別重要的地區。會後聲明也特別強調,以為「環保是一種選擇」是最危險的錯覺,因為事實上人類別無選擇必須保護地球環境,否則我們必不可能在這星球上永續生存。

▲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提出「30x30」的目標,意即在2030年,讓30%的地球劃為指定保護區,藉此讓退化的生態系統得以恢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據《BBC》報導表示,許多專家指出,重點在於如何「保護」,如果只是把地區空出來其實沒有太大幫助,必須要介入積極「恢復」。然而這又衍生出30%該如何劃分,是各國保護自己國土內的30%,或是全球尋找共識保護最有意義的30%?若是後者,又該如何進行跨國境的管理?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舉行同時,數千位來自各地的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s)也在場外發聲,他們認為說到「保護土地」,原住民在各地都最懂如何守護代代相傳的祖靈之地,但是會議上卻沒有納入原住民社群,讓他們擔心所謂的生物多樣性峰會終究是一場把部分人排除的大戲。

雖然「30x30」的目標非常明確,會議中通過如此具體的框架被視為一大成就,但如同上面所說,實際上還是面臨許多挑戰,且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誰來出錢?是否該讓那些已經大量破壞自然生態的先進國家,來替貧窮國家支付這筆保護地區的費用呢?依然是個懸而未決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