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總預算19日通過後,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向蔡英文總統請辭,之後也將率領內閣總辭。對此,作家苦苓在臉書Po文表示,雖然請辭有「不幹了」的意思,但不一定會「幹不了」,請辭有時候只是一個動作,甚至是「假動作」,關鍵不在於辭不辭,而是「人家還要不要你做」。

立法院19日三讀通過總預算後,蘇貞昌到立院向立委們致意合照,隨即驅車前往總統府再度向蔡英文請辭,並請蔡英文儘速選任新閣揆,待人選確定後,蘇貞昌將率全體閣員總辭,苦苓則認為,請辭會有兩種結果,不是慰留的話就是照准,因此雖然有「不幹了」的意思,但不一定會「幹不了」。

苦苓指出,請辭總共有分成3種,其中的「消極請辭」通常是犯了錯,或是惹怒高層,於是會被要求請辭,背後則有「別逼我把你免職,大家都不好看」的意味,這種人就不會被慰留。第二種則是「積極請辭」,通常是自己覺得做不下去,或是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想法,這種的話通常就不會被慰留、留了也沒用。

苦苓續指,至於第三種,這種叫做「制度性請辭」,只要是時間、任期到了,按照規定就要演一下,這邊提出請辭、那邊開口慰留,至於是否會換人,還要看後面「喬」得如何,因此請辭與做得好不好無關,與高層的交請比較有關連,他說:「請辭只是一個動作,甚至是假動作,關鍵不在你辭不辭,而在於人家還要不要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