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 11 日在華盛頓舉行美日「2+2會談」,兩國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都出席,會中強調美日確定深化同盟,以遏制中國的軍事威脅。日媒《讀賣新聞》10 日報導,美國將 2025 財年前,重組駐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並建立快速應變能力的「瀕海作戰團」(MLR),以提高對中國的震懾力。

日媒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自 2000 年以來,增加坦克、大砲等重武器部隊,為大規模地面戰做準備,但近幾年中國加強了在東海、南海的軍事活動,促使美國政府建立一個能夠應對「島嶼作戰」的系統。「瀕海作戰團」(MLR)將是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將配備遠程反艦導彈和防空能力。海軍陸戰隊計畫建立 3 個瀕海作戰團 ,其中第一個於去年 3 月在夏威夷成立;美國在 11 日的美日「2+2會談」上,宣布在沖繩建立瀕海作戰團。第 3 個則可能部署在關島。報導提到,發生緊急狀況時,MLR 將會留在敵人勢力範圍內的前線島嶼上作戰,即將各小隊部署到各個離島,阻止敵艦機的前進,避開攻擊,確保駐海權。

日本西南諸島和台灣周邊都在中國解放軍的導彈射程之內,一旦開戰,中國很可能會取得制空權、制海權,關鍵將在於前線部隊在補充兵力之前,如何阻止敵人的入侵。日媒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有望為駐紮在沖繩的現有部隊配備反艦導彈等能力,同時減少重型武器數量,以多管火箭砲取代,預計規模在 2000 人左右,與夏威夷大致相同。而此前因為駐日美軍與當地民眾衝突,日本政府被要求減少駐日美軍數量,美日也達成協議,將轉移至關島部署,從 1.8 萬人減少至 1 萬人,這部分的調整計畫將不受影響。

日本陸上自衛隊也決定將駐沖繩那霸市的第 15 旅,從 2200 人升級為 3000 人的師團,加強防備。

日本防衛省擬升級駐守沖繩的陸上自衛隊第 15 旅團。圖為自衛隊19式155公厘輪型自走砲實彈射擊演訓畫面。 圖:翻攝陸上自衛隊推特

欲充當內線作戰中堅力量

據美海軍陸戰隊「2030 年部隊設計規劃實施指南」,新型「瀕海作戰團」將充當在對手火力打擊圈範圍內的內線作戰力量,美軍認為,未來介入以大國競爭為特點的衝突中,美軍將不可避免地面對大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阻擋,美軍大量兵力在突破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之前,不得不保持在對手火力打擊圈之外或進行分佈式部署,這雖然將提升美軍生存能力,但也容易貽誤戰機。 MLR 將是進入內線的中間力量。

據設計,MLR 將由 1800 至 2000 人組成,包括 1 個指揮所;1 個瀕海戰鬥隊,由 1 個機步營和 1 個反艦導彈連組成;1 個後勤營,負責整個團的後勤補給。「瀕海作戰團」主要裝備包括「海上遠征艦船截擊系統」,該系統由聯合輕型戰術車發射「海軍打擊導彈」,具備反艦作戰和攻陸作戰能力;MQ-9「死神」無人機,具備察打一體能力;AN/TPS-80 地面防空雷達,主要用於對空監視;輕型兩棲艦用於力量輸送。

專家分析瀕海作戰團的設計和裝備配置理念,指出其有 3 個特點:其一是「高度機動性和隱蔽性」,能夠在島嶼、海岸線和海峽等節點卡口快速分散部署;其二是「具備很強對艦對陸攻擊能力」,海軍打擊導彈是美海軍陸戰隊近年來重點發展的中程巡航導彈,部署在聯合輕型戰術車等無人移動發射平台上,具備攻擊水面作戰艦艇和打擊陸上目標能力,與美軍的大規模海空作戰平台形成互補。其三是「強化態勢感知能力」,其裝備的雷達和無人機有助於強化戰場態勢感知,將戰場威脅的定位更加細緻化。

中媒:助日是幌子 目的是應對「台海有事」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報導稱,美軍此舉看似是為了提升日本離島的協防能力,但這只是幌子。《環時》也引述報導稱,美軍瀕海作戰團的建設初衷,就是為了應對大國競爭,此次駐沖繩瀕海作戰團的真正目的,可能就是應對「台海有事」。從地域上看,沖繩周邊島嶼縱橫,很適合瀕海作戰團部署,而沖繩也是扼制第一島鏈面向太平洋的出口,一旦瀕海作戰團能佔據重要水道兩側島嶼,其反艦作戰能力可能會封鎖水道。

報導也提到,美軍的瀕海作戰團也可能運用在菲律賓,去年 3 月,美菲「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中,美首個「瀕海作戰團」已前往菲進行聯合演訓,熟悉地形和戰場環境的意味濃厚。隨著美施壓菲政府、要求開放更多軍事基地使用權,「瀕海作戰團」在菲境內活動的可能性增大。

美軍駐日本沖繩基地。   圖:翻攝自澎湃新聞(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