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標章完工2024達20萬戶 市場商機高達44.7億

國內目前已獲智慧建築標章之商辦共213棟,21層樓以上建物平均1年約230棟即將完工。此外,公部門建物與社會住宅,更預計於2024年完成20萬戶。在節能概念推動下,陳禹任保守推估2028年台灣智慧建築市場價值將達到44.7億。龐大的市場商機與痛點,值得號召業內頂尖業者一同攜手創造出好的產品服務。

陳禹任說,現有的系統往往在建設完成以後功能便停滯了,後續的維護作業,僅是在確保既有系統的功能正常運作,但一旦牽涉到改變或是升級,衍生出的費用往往不是住戶願意負擔的。此外,新的建築服務與舊的系統規格可能根本不相容,變成必須將建築物裡面的整套設備系統砍掉重練。更別說是數據蒐集問題。現有建築架構想要蒐集數據資料,得面臨「資料從哪來、怎麼來」的問題。此時,就必須導入「建築資訊模型」與「人工智慧」技術,解決資料收集、儲存、取用與分析的需求,這也是研創智聯催生智慧建築整合系統平台,急需解決的重點需求之一。

研創智聯飛快發展三大優勢 營建成本更低、防災效益更好、管理效益更高

過去很少人會思考,興建建築時,要如何減少維運管理的成本,並且從一開始設計時就把此問題考量進去。因此,研創智聯建議在規劃建築設計階段,就運用建築資訊模型來彙整資料,透過收集建築全生命週期的資訊發展管理系統,希望有效降低營運的長期成本。隨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結合成AIoT的技術開展,防災相關的模擬與分析比以前精準、有效。舉例而言,過去,建築物一旦發生火災,消防員判斷火場前方有窗戶或是樓梯?要跟建管處調資料。火場內有多少人、是什麼人?資料要靠社會局。藉由研創智聯開發的資通訊技術,將分屬不同部門的資訊整合在一起,更有效幫助救災。

此外,研創智聯長期接觸建築業業主,了解隨著營建物價工資上漲,未來建築興建成本將越來越高,導入越多的智慧建築方案雖然無法短期內降低興建成本,但若能降低日後維運成本,將能提升採用智慧建築方案的意願。因此,研創智聯也專注在能源管理、安全保障、設備最佳化、預測性維護、生活管理、空間規劃、需求管理…等,從多方面入手,來提升建築管理效益。

昔助企業推智慧製造生態系逾兩百個客戶 研創團隊睽違四年再複製成功方程式

陳禹任說,有別於垂直領域的廠商,提供的是銷售硬體為主的解決方案,研創智聯更著重以軟體服務滿足使用者需求,並且企圖透過專案與訂閱制雙模式,先幫助業主快速取得服務,降低建置軟體服務門檻,再進一步進行客製化的應用開發,打造穩固的合作模式。過往團隊曾經與國內工業電腦大廠合作,幫助打造國內第一個開放的工業物聯網雲平台。如今,這個平台上線已經近四年,有超過兩百個客戶或是生態系的夥伴參與,陳禹任希望再次複製這樣的經驗。

目前研創智聯正與夥伴廠商,於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所轄的林口世大運社宅,進行場域上面的驗證。這棟建築的機電系統已經完備,這次希望用純軟體的方式,加值原有的系統,預計今年底前即將落成一個示範案場,與夥伴廠商一起共同發表成果。

研創智聯成長動能穩健 資策會研發能量挹注、創夢市集助拓展商業視野

研創智聯持續深耕智慧建築領域,並鏈結資策會的研發能量,目前團隊顧問成員包含台灣智慧建築協會榮譽理事長溫琇玲、台灣建築資訊模型協會第四、五屆理事長陳清楠、前IBM系統及技術部全球副總裁暨資策會副執行長王瑋,業內資源相當豐富。

創業期間遇到最大的導入障礙,在於既有建物的導入,牽涉到現有系統的功能限制,因此不免需要一些時間,與原有的開發廠商或是維護廠商溝通,將相關的通訊介面串聯起來,才有機會取得想要使用的資料。不僅僅是資料的整合,在技術標準的統一上,研創智聯也遇到不小的障礙。陳禹任分享,「一方面我們參與協助倡議產業標準的制定,另一方面我們也從公部門著手,希望找出大家共同的困擾,讓民間的業者跟公部門的管理需求能夠有交集。」

研創團隊加入創夢市集的主要原因在於,創夢市集在民生消費產業上的長足經驗,讓研創智聯在商業發展上的視野看得更廣。擁有龐大生態體系與集團資源的創夢市集,也能在研創智聯產品發展的各種階段,結合股東集團的資源創造策略性的投資綜效,除了提供團隊需要的顧問諮詢和資源挹注,讓新創團隊能專注衝刺業務拓展和產品開發,也讓創夢市集能自此深度跨入專業技術服務領域,為具有豐富技術含量的新創團隊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研創智聯所開發的建築物能源效能管理功能畫面。   圖:創夢市集/提供

研創智聯團隊之核心技術導入實績。   圖:創夢市集/提供

創業小故事。   圖:創夢市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