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兩方於G 20 峰會前夕進行會面,兩方關係有緩和之際,11 月 29 日,中美兩方卻於南海地區再次發生對峙局勢。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一艘導彈巡洋艦美「錢斯洛斯維爾」號於南海地區執行「航行自由行動」期間與中國軍艦進行對峙。美方執行任務的巡洋艦,雖已有 33 年歷史,但由於搭載了 「神盾」系統,擁有良好的探測與訊息獲取能力。而隨行的,更有兩艘海洋偵察船,負責蒐集南海的地理資訊。
中方指責美國,「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與安全」,並聲稱美國的行為是為了追求海上霸權。美方則回應,美軍的行為完全符合國際法,並反駁是中方在南海的行為,侵犯了其他國家的主權。美國總統拜登後來重申,他在與習近平的會面中已表示,美方會繼續保護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而「航行自由行動」正是其中一例。
雖然中美兩方再度發生衝突,南海局勢看似日益緊張,但有專家分析,美方於南海的行動已由軍事震懾轉變為實用偵測與外交象徵。
據分析,美方此次執行任務的時間點恰逢東盟峰會、G 20 峰會,但卻只派遣一艘相對老舊的巡洋艦及兩艘偵測船執行任務。不同過往派遣大型的航空母艦群進行威懾,這次美軍一方面進行實用性質的偵測任務,透過海空兩方面的偵測,在南海地區建立起立體化偵察體系;另一方面,透過繼續執行常規的「航行自由行動」,安撫區內盟友。相信美方的轉變,顯示美國的戰略目標仍然放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事上,不希望過於高調,挑動中國的神經。
美國「漢森」號海洋偵察船 圖:翻攝自陸網
美國「錢斯洛斯維爾」號導彈巡洋艦 圖:翻攝自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