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起口罩禁令第一階段鬆綁,主要開放場域以戶外為主,因此仍有一些場合仍須配戴口罩,而國外入境的旅客、確診者仍有強制配戴的規定,;根據口罩鬆綁新制,《新頭殼》為您整理6大QA讓讀者一次掌握。
Q1:口罩禁令鬆綁後,有哪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A1:依據指揮中心規定,室外空間、室外場所1日開始,取消全程戴口罩的規定,不過歲末、跨年等大型室外活動的口罩規定,將視當時的疫情變化,另外進行調整。
Q2:口罩令鬆綁後,還有哪些場合需要配戴口罩?
A2:第一階段口罩令鬆綁只針對室外,包含車廂、船舶、航空器具等運輸工具的內部空間,仍要維持全程戴口罩,但符合例外情形者,得免戴口罩。此外,若進入台鐵、高鐵車站的室內空間、付費區及月台等處,仍需要戴口罩,若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是有適當阻隔設備,就可以在飲食期間暫時拿下口罩。另台鐵指出,由於多數的戶外月台配有遮雨棚,民眾在戶外月台等車也要配戴口罩。
Q3:有哪些「例外狀況」能在室內拿下口罩?
A 3:符合以下例外情形者,於室內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
(1)從事運動、唱歌、拍攝個人、團體照。
(2)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
(3)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4)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5)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Q4:有哪些人最好還是戴著口罩?
A4:指揮中心提醒,若是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到人潮密集的場所時,還是建議戴著口罩。
Q5:哪些人到了室外,還是要強制戴口罩?
A5:若是從國外入境的旅客,要進行7天的自主防疫,過程中若想外出,需要有2天內家用快篩陰性結果,外出時除了用餐需求可暫時摘下口罩,其他時候都要戴著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
而因現行的確診者居家隔離、自主管理為天數為「5+n」天,5天隔離期過後,要進行「n」天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的「n天」最多為7天,如果提前快篩陰性,就無須再自主管理。
管理期間需要維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的場所,外出時也要全程戴口罩。
Q6:室內不戴口罩會怎樣?會被罰錢嗎?
A6:指揮中心曾說明,口罩禁令還沒完全解除,若是在室內違反口罩規定,會以勸導為優先,但如果惡意違規,還是會依法開罰。
而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若違反指揮中心訂下的防疫規範,將處以新台幣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的罰鍰,且得以命令限期改善,如果沒有改善,可按次處罰。
12/1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