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與比利時台北辦事處今舉辦「全球嘉義論壇 (Global ChiaYi Dialogue, GCD)」,以「多元語言的台灣」為題,邀請比利時辦事處副處長高卓飛、比利時米訥瓦爾訥通市長 Alice Leeuwerck、歐洲價值安全智庫執行長 Jakub Janda、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董晨晧老師、成功大學萬宗綸教授進行語言政策的專題演講與討論。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陳冠廷執行長在開幕致詞強調,過往的國際論壇多半在台北舉辦,國際化程度分布不均是較可惜的地方,故此次希望將資源帶回嘉義,讓在地師生、專家能與來自比利時、捷克、烏克蘭、南非等國的代表交流,吸收其他國家推行語言政策的經驗,互相交流學習。陳執行長提到,嘉義通用語言不只國語,也有不少台語、原住民族語的使用者。因此,如何在推行雙語教育時不影響其他多元文化的發展,讓英語與其他本土語言共存,是國家在推行雙育教育時很重要須考量的問題,也是此次論壇重點所在。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副處長高卓飛則透過簡介比利時國情,提到比利時語言政策的轉變其實是比利時過往社會經濟變革的歷史縮影。比利時目前雖有荷、法、德三種官方語言,但在建國之初主要以法語使用者為主。比利時最終之所以能接納荷語、德語等不同語言使用者並成為多語言國家,實際上與比利時民主化的過程密不可分,與台灣的狀況是很類似的。
比利時米訥瓦爾訥通市長 Alice Leeuwerck 提及,該市曾經歷相對暴虐的統治時期,雖然當地90%以上人口是法語使用者,民眾、執政者卻仍有共識採取法、荷語並進的雙語政策,讓官方文件都會有法語、荷語兩種不同版本,以此照顧當地不同國籍、種族居民的權益,共同以語言為媒介達成該市社區的和諧與良善互動。
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董晨晧老師、成功大學萬宗綸博士後研究員在與聽眾對談的過程中也提到,維持人民和本土語言、本土文化的情感連結,對英語和台灣其他的本土語言共存非常關鍵。如此,人民對地方有情感連結才會有學習本土語言的動機,國家在推行雙語政策的過程中,也不會因推行英語教學而過分壓縮台灣學生學習本土語言的空間。
會後,永慶高中林彥民同學表示,很開心能在論壇中瞭解比利時、烏克蘭等不同國家的語言結構,同時反思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同校盧樺熠教務主任也表示今天活動提供學生接觸不同國家的情況,並給學生一個寶貴經驗,連結過往所學以及學習生活禮節。 郭春松校長特別感謝陳執行長舉辦論壇,讓大家瞭解比利時、捷克,甚至是台灣原住民族、手語使用者等不同國家地區對於多語言政策的想法,並在這過程中重新意識本身母語的重要。
「全球嘉義論壇」是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公共系列旗艦計畫「全球臺北論壇」 的姊妹計畫。藉由納入台灣南部經常被低估的多元和潛力,基金會試圖在決策過程中,擴大嘉義和周邊城鎮居民的聲音。台灣世代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相信,創造全球嘉義論壇這個平台,將使人們能有效討論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和台灣多元化人口福祉等特別重要的問題,同時積極地顧及嘉義和整個台灣南部的地方民情。
(本文經央廣授權轉載)
「全球嘉義論壇 (Global ChiaYi Dialogue, GCD)」。 圖:台灣世代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