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自9月25日起連續多次發射彈道導彈,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CVN-76)」打擊群還一度罕見「掉頭」重新部署日本海,以回應北韓挑釁。但北韓在9、12、14日連續發射彈道導彈,似乎完全沒把美軍「放在眼裡」,而根據最新訊息,「雷根號」疑似在9日就離開日本海,才讓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肆無忌憚」,接連展示武力。
根據中國半官方性質智庫丶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SCSPI)13日晚間在推特檢附航行圖發文,「雷根號」10月8日還在日本海,10月10日就通過沖繩宮古海峽向南移動,12日依艦載C-2A「灰狗式」(Greyhound)運輸機航跡研判,位置在菲律賓東部海域,13日則取道聖貝納迪諾海峽(San Bernardino Strait)進入南海。
北韓在10月9日從江原道文川地區向日本海方向發射2枚短程導彈,日本防衛省偵測資料顯示,2枚飛彈相隔6分鐘發射,射高約100公里,距離350公里,最後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外;12日再射2枚遠程戰略巡弋飛彈,沿著設定好的8字形軌道飛行2小時50分34秒,擊中2000公里外的目標,日本媒體《日本放送協會》(NHK)直指目標就是駐日美軍基地;14日再發動砲兵射擊170多發彈藥中,也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1枚短程彈道飛彈。
事實上,「雷根號」在日本海期間,北韓射彈也算密集,但多在美軍航艦打擊群部署航程「空隙」中穿插。而如果北韓是明確掌握「雷根號」遠離周邊海域而進行挑釁射擊,則相對將影響美軍船艦部署,等於試圖「牽制」美軍大型船艦打擊群在特定海域,即美國常態1艘航空母艦+1艘兩棲突擊艦部署西太平洋模式,恐怕難以應對中國、北韓及俄羅斯的同時挑釁。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PO文,美軍「雷根號」航艦10月13日進入南海。 圖:翻攝@SCS_PI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