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CNN)今 ( 7 ) 日報導,面對疫情,現今中國仍然採取嚴格的防疫政策,包括為了加倍封鎖新冠病毒而限制數千萬人的行動。然而,香港正朝向與中國截然不同的防疫政策。
在整個疫情大流行期間,香港採用北京當局倡導的「 清零政策 」,通過邊境控制、社會疏離措施、電子追踪和隔離來消除社區傳播——這要求入境旅客進行隔離在酒店房間裡最多三週,費用自理。
然而,當香港在 2022 年初遭受 Omicron 浪潮襲擊時,這樣的「 清零政策 」失敗了,加上嚴格的邊境隔離政策,使得香港面臨經濟急轉直下,國際聲譽惡化,居民不斷外流等問題。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迫使香港需要在防疫政策上做出改變。現今,香港的首要任務是重新開放世界和與中國大陸的邊界。
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得香港能在中國之前放鬆防疫政策及邊境管制呢?
專家表示,主要有幾個重要的因素,例如相對穩定的新冠疫情形勢和政府領導層的變化。但更重要的是,逐步放寬的邊境政策是為了緩解香港和中國內地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樣的改變也間接承認了,儘管北京對香港進行了全面鎮壓,但它仍然需要香港作為通往西方的大門。
一、亞洲世界城市的回歸?
多位專家強調,香港重新開放的首要條件也是最基本的條件是新冠疫情本身,病例已降至可控制的數量——即使每天病例仍徘徊在數千例。
香港長期以來一直以「 亞洲世界城市 」為榮,是吸引遊客、外籍人士和國際企業的全球樞紐。然而,「 清零政策 」嚴重威脅到了這一切。隨著飛機停飛,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亞洲其他地方。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師 Vera Yuen 表示:「 隨著世界各地重新開放國門,若香港仍然堅持清零政策和嚴格的邊境管制,那麼香港將很快將會失去其國際金融地位 。」自疫情大流行以來,一波又一波的居民( 包括外籍人士和香港公民 )離開了這座城市。根據政府統計處 8 月份的數據,過去一年約有 113,200 名居民離開香港,而前一年為 89,200 人。
9 月帶來了更多壞消息,當時香港財政司司長透露,香港可能面臨超過 1,000 億港元(約合 127 億美元 )的預算赤字——這將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
一連串備受矚目即將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活動更加劇了香港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香港七人欖球賽和全球金融領袖論壇,該論壇邀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最大金融機構的高管參加為期兩天的論壇會議。Yuen 表示,這將標誌著「 所有來自銀行大人物、全球金融領袖將會來到香港,也意味著香港將重返競爭,仍然是一個閃亮的國際金融中心。」
然而,根據 8 月份的媒體報導,一些銀行表示,他們的高管只有在免隔離旅行的情況下才會參加這次的論壇會議,因此,外界猜測這是政府做出最終決定的重要背景因素之一。
二、擔任中國與西方世界聯繫的窗口
對於北京來說,一些專家表示,將香港作為全球樞紐,同時進一步與內地融合,這並不矛盾。
Yuen 表示,北京的希望是,如果香港能夠更深入地與中國和大灣區融合,它在全球市場上的成功也能推動內地經濟。並且,「 中國仍然需要香港 」來引進外國投資和資本。
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約翰伯恩斯也表示,香港防疫措施的方寬是因為中國當局「 看到了香港在幫助恢復大陸經濟方面的作用 」。他認為「 這將是北京當局批准香港開放邊境的另一個原因,然而,香港並沒有自主決定這種事情的自主權。」
香港機場。 圖:翻攝自https://lihk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