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想抄底的投資人發現,近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中國銀行業者紛紛暫停紙貴金屬的業務。對此,中國《騰訊網》指出,原因可能是中國欲避免類似黑天鵝事件--「原油寶」再發生。
據報導,其實早在 2021 年,中國銀行就已開始調整紙貴金屬的業務,原因是目前貴金屬交易市場風險大,且希望避免類似「原油寶」事件再發生。
原油寶為中國銀行推出的一款與石油期貨相關的理財產品,其油價以美國芝加哥的 WTI 原油期貨為準。而黑天鵝事件--「原油寶」發生在 2020 年 4 月 21 日,當時美國 WTI 原油期貨 5 月合約報收 -37.63 美元/桶,成為原油期貨問世以來,首次以負數結算,造成原油寶虧損慘重。
且當時恰逢疫情爆發,原油需求量急速下降,但國際市場上的原油產量卻瘋狂上升,供過於求,讓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呈自由落體式下跌,全日跌幅約 305 %,令原油寶投資者不僅本金全賠進去,還要倒貼給中國銀行錢。此事件後,中國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防控與監管愈來愈嚴格。
據中國《財經天下》報導,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價格並非只漲不跌,不是一成不變的『避險工具』。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倉位,更有效地防範投資風險。」
與此同時,中國招商銀行還停止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且該銀行於 2021 年 7 月時,就以停止發售個人外匯期權新產品。而早在此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夏銀行與光大銀行等皆發布暫停紙貴金屬交易的公告。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銀行已開始遠離貴金屬、外匯期權與大宗商品等高風險金融市場。
報導指出,業內人士分析,商業銀行逐步退出代理個人貴金屬業務,是按照中國監管部門的要求所作出的整體清退措施。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未來將基於保護投資者權益與合規考量,讓商業銀行逐步關閉貴金屬投資,改建議投資者購買實物類黃金,如金條等。
中國目前極力在防止黃金炒作。 圖 : 翻攝自財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