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英國在野工黨、主管亞太事務的影子外交副大臣韋斯特向中央社表示,英、美和其他國家的國會議員訪問台灣是常見現象,這不該是中國在台海升高軍事態勢的理由。
她指出,相信中國政府十分清楚,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代表國會、而非行政機關。儘管如此,裴洛西代表許多關心台灣的國會議員。韋斯特(Catherine West)強調,台灣在英國國會也有許多朋友。
她並提到,若再度執政,工黨將尋求確立比保守黨更具一貫性的對中政策。
在部分內閣制國家,最大在野黨設有與執政黨所組內閣相對應的「影子內閣」(Shadow Cabinet)及相關部會官員,以利為日後執政預作準備、有效監督政府。
56歲的韋斯特(Catherine West)曾擔任大倫敦地方行政區首長,2015年起擔任國會議員,具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國研究碩士學位。
裴洛西2至3日率國會代表團訪台,北京文攻武嚇不斷,共軍4日起在台灣周邊實施大規模演訓,情勢升高引發國際關注,英、美等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外長3日發布聯合聲明,關切中共的威嚇行動,並兩次提及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
韋斯特5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工黨支持G7聲明,呼籲中國自制,也期待各方進行對話。不過,她提到,準確判讀中共中央領導層的內部情況確實有困難。
她指出,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和強硬防疫措施影響,中國政府近年更加自我封閉。
此外,中國國內經濟面臨許多問題,隨著中共20大即將在秋天登場,政治高層顯然正進行複雜角力,但受限於中方資訊不透明、缺乏媒體自由,外界不清楚相關現象的確切內涵。韋斯特說,正因如此,「對話」十分重要。
記者詢問,面對擴張野心勃勃、有民族或帝國主義狂熱的專制威權,「對話」是否有意義。俄烏戰爭已顯示,莫斯科視西方的對話意願為可利用的弱點,且一再違背對話期間所作承諾。
韋斯特說,儘管對話不見得有用,卻仍有必要、也可以是維護自己利益的機會。當然,過程中,民主政體必須對專制政體的不透明作風提高警覺。
韋斯特指出,俄烏戰爭展現了行為極度不理性的俄羅斯;考量民族主義情緒高漲、COVID-19引發的自我孤立效應等因素,很難說中國不會出現與俄羅斯極其相似的外交政策和作為。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正進行黨魁選舉,新黨魁將成為新首相。過程中,候選人競相展現對中國的「強硬」態度。
「對中強悍」是否成為英國政治顯學?韋斯特指出,英國社會確實對專制政權的不可預測性感到擔憂,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不理性表現,也改變了許多人對專制政權的看法。
她提到,若工黨再度執政,與中國交往、對話時,人權等價值依然會是英國的重要關切。同時,拓展、深化與亞太區域經貿連結的政策不會改變。事實上,經貿活動是與任何國家發生對話的重要途徑;透過貿易相關談判,英國可尋求推展並強化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原則。
儘管保守黨似乎不避諱在對中政策日益往「鷹派」靠攏,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等被歸為「鷹派」陣營的人士屢遭批評,在強硬發言之外,疏於對議題進行深入、全面的認識,研擬和落實具體政策的腳步也遠跟不上吸引媒體注意的宣示出現的速度。
國家安全是英國對中政策的核心關切。不過,韋斯特提到,目前保守黨政府的對中政策執行缺乏一貫性以及跨部會和中央與地方層級的整合。
舉例而言,在國會推動修法下,英國衛生部和國民保健署(NHS)採購醫藥防護裝備時,必須確保供應鏈排除強迫勞動,包括發生在新疆地區的人權侵害事件。不過,相關政策並未系統性地落實於其他中央部會和各級地方政府。
韋斯特說,可合理期待工黨政府將更有系統地管理與中國和亞太區域的關係,這也適用於對台政策。
她提到,台灣社會的「台灣認同」日益強烈,這研判是不會改變的趨勢,「英國必須順應這樣的現實作出調整」,包括如何看待「兩岸對話」這件事。
韋斯特指出,英國期待當台灣的朋友與盟友,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不應尋求告訴台灣應該怎麼做,而是嘗試讓台灣有機會在不受強大鄰居的干擾下,表達自己的立場。
外交大臣特拉斯數次主張英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等盟友應協助確保台灣有自我防衛能力。不過,儘管在「向印太傾斜」的戰略框架下,英國在印太區域的活動增加,包括海軍首度在區域內進行常態部署,英國政府從未表明若台海有事,是否採取或參與美國等盟友的軍事回應。
韋斯特指出,英國政府去年3月發布的外交國防政策綜合檢討報告(The Integrated Review)揭示「向印太傾斜」,但缺乏具體細節,也未提及新政策方針對防衛支出的影響。
儘管如此,韋斯特強調,英國與美國等盟友確實在區域內密切合作,並以「對話夥伴」的身分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各國互動,更不用提英國與新加坡等區域內大英國協成員的傳統連結。至於軍事層面的作為,韋斯特說,這絕對是在野黨會持續向政府表達關切的議題。